发布时间:2024-11-23 15:12:37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社 香港12月6日电 题:外国驻港友人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听”文物“讲”中国故事
中新社 记者 戴小橦
“古代器皿形状的金色外观、大红色的宫门,我已经嗅到了中国古代文化气息。”第一次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参观的香港英国商会主席王施嘉(Ir Dr Anne F Kerr)说,她对这次参观非常期待。
日前,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组织外国驻港领团和商界代表走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参观特别展览“凝视三星堆”及常设展览“紫禁万象”和“紫禁一日”。
“很难想象,我正在和历史文物说话。”香港瑞士商会联席主席盛勋文(Benjamin Kristoffer Sigg)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是着迷。在“凝视三星堆”展厅里,他和展示柜里的青铜大立人像对视半晌后,感叹道,“这些青铜像真是了不得的宝贝,它们千里迢迢来到香港,也将几千年前的中国历史文明带到了这里。”
从“扭头跪坐人像”到“虎头龙身像”,在盛勋文看来,这些典藏珍品不只是一件件扁平化的艺术展示品,每个文物都有娓娓道来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脉络活跃的见证者,接收到跨时空“讯号”的他,忍不住在这些青铜器前一看再看,仿佛像在听文物讲故事。
“这些文物很好地衔接了上古文明传统和中国现代社会文化。”以色列驻港总领事蓝天铭(Amir Lati)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三星堆文物展通过别具一格的方式,带领参访团成员走过这段灿烂的古蜀文明。
在“紫禁一日”展厅里,很多参观团成员对古代宫廷生活颇有兴趣,看到新奇的物件,甚至会凑到前面用手机拍下来。于是,记者在展厅内看到这样的场景:香港新西兰商会主席大卫·惠特拉姆在留声机展品旁侧耳倾听,好像听到了20世纪的京剧唱片;王施嘉在望远镜和量角仪前久久驻足,联想到西方科学与仪器如何由耶稣会会士传入清宫……不同的文物典藏,给参观团成员讲述了一段又一段的中国传奇故事。
香港新西兰商会主席大卫·惠特拉姆(前排右三)在留声机展品旁侧耳倾听。 中新社 记者 戴小橦摄“清朝皇帝天不亮就要起床?”讲解员介绍清朝历史时,王施嘉和丈夫沃特(Walter Kerr)凑到前排仔细聆听。沃特颇为幽默地和记者小声讨论,“他中午是不是也需要睡个午觉,不然一整天都会很困的吧。”
临摹画画是清朝皇帝一项重要休闲活动,乾隆皇帝尤其喜爱收藏书画,还要在上面盖章,所以需要各式印章来满足需求。在清代皇帝印章展示柜前,德国驻港副总领事施懿德(Stefanie Seedig)像文物鉴赏家一样仔细研究着。她解释给记者听:“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欣赏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让我着迷。我喜欢印章这种清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德国,君主也使用印章,把它们比较来看非常有趣。”
“这些文物精美绝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会再来参观的。”这次参观,王施嘉收获满满。她的丈夫沃特更感叹,展厅里全息投影、裸眼3D、电脑特效等高科技展区,让文物张嘴“说话”。“我原本都不知道这些遗址在哪里,但是有这个动态地图,我就能分清楚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彼此的关系。”(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