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稳”与“进” 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发布时间:2024-11-24 13:35:32 来源: sp20241124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第五篇,报告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持续增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单位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末,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超过1000万个,约为1952年的77倍,1953—2023 年年均增速超过6%;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超过70万个,约为1952年的724倍,年均增速超过9%。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195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7亿元,至2023年增加到47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11%,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转变,与消费紧密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强。1979—2023年,按不变价计算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6%、9.8%,两个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6.6%提升至2023年的11.4%。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持续增强,197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8.7%。到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为82.5%,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我国消费市场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流通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消费市场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城镇消费市场稳步增长。2023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0.7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12.1%;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52年的45.4%提高至2023年的86.4%。

  乡村市场活力有效激发,2023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6.4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8.9%。

  乡村市场供给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1267个县级公共寄递配送中心,全国95%以上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

  消费市场发展平衡性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3.8万亿元、11.5万亿元、9.8万亿元和2万亿元,1979—2023年年均分别增长14.1%、13.6%、13.5%和10.6%。

  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居民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还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逐步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升级态势日趋明显。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商品结构持续优化调整,2023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1978年的63.9%下降34.1个百分点,粮油、服装、日用品等商品消费占比明显降低。家电等耐用品消费较快增长,2023年末,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数量由1981年的0.6台、0.2台和6.3台增长到107.8台、103.4台和98.2台。

  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2023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值中,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为4142亿元、6814亿元和1186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26.9倍、93.6倍和21.1倍。

  消费需求向多元化拓展,旅游消费、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旺盛。2023年,国内出游人数达到48.9亿人次,1995—2023年年均增长8%;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万亿元,1995—2023年年均增长14.3%。2023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549亿元,比1991年增长20倍以上,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460亿元、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产量仅2000多亿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实施,粮食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开创新局面。2015年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此后连续9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13908亿斤,比1949年增长5.1倍;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连续多年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从追求数量为主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逐步向质效并重转变,2023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8%,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截至2023年,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了7.5万个。逐步构建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

  截至去年底 我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灌溉水源保障和灌区建设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上。2023年我国耕地灌溉面积10.75亿亩,比1952年增长2.6倍,累计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52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18.4万千瓦,拖拉机不到2000台,联合收割机仅284台。到2022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1亿千瓦,拖拉机总数达到2144.1万台,联合收割机总数达到173.1万台。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2023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比2012年提升8.7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央视网)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