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6:50:47 来源: sp20241125
生产力是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新质生产力通过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体系深度转型升级使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从而能够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征程上必须回答而且必须答好的课题,需要完善相关举措,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遵循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导向作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围绕新质生产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运用系统观念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加快实现重大突破。要加大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在解决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同时,加大原创性和应用性技术研究,打造我国科技竞争新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扎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通过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将优质要素更多集聚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
二是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对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畅通流动,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强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领域聚集。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
三是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渠道。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的社会资源,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诚信经营、勇于奋进的良好氛围,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力。要把科技创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并推进产业创新不断实现“从1到N”的应用转化。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有序布局未来产业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产业支撑。
四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新质生产力除了科技因素外,制度因素也尤为重要。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更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各方面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破除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各种束缚。同时,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持续把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贾若祥)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