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赋能创新发展 更多高价值知识产权在我国涌现

发布时间:2025-01-08 07:39:39 来源: sp20250108

上半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55.4万件,同比增长28.0%;

注册商标246.3万件,同比增长22.0%;

认定地理标志产品和核准地理标志集证商标共111件,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5365件……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领域的改革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7月29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新时代以来,我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引领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造方面,我国不断涌现出更多高价值知识产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9件,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

更多高价值知识产权有效赋能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

申长雨从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和国际合作等五方面对新时代以来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发展进行了总体介绍。

在创造方面,我国不断涌现出更多高价值知识产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42.5万件,权利人为企业的发明专利占比提升到72.8%,企业创新更加活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9件,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国内有效注册商标量达4590.9万件,再创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方面,知识产权有效赋能经济创新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同比增长22.2%,一批高价值专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场景中加速落地。今年1—5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17.7%,高于进口额增速4.7个百分点。

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是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重点领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万亿元,占GDP比重增至12.7%。”申长雨说。

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高标准推进25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累计批复建设11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04分,连创新高;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7个月,审查准确率达到94.2%,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审查合格率保持在97.7%,均达到相同审查制度下的国际先进水平;截至今年6月,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和有效注册商标量分别达到91.9万件和213.5万件,保持稳定增长……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便民利企水平、积极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我们将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励全面创新、促进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知识产权的更大贡献。”申长雨说。

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作用 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排名从2013年的第35位提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整整提升了23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进步巨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我国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激发了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能,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数字经济为例,当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热点领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提出了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四个充分”基本原则,组织围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对象、保护主体、登记方式、权益内容、保护方式、运用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打好理论基础,助力数字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取得初步成效。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0.6万件,占同期全社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四成半,近五年年均增速达到21.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积极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重点从强化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强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等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推动建立高效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多项知识产权改革任务,强调要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等,充分凸显了知识产权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拟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推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围绕更好地激励创新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要立足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积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国际合作全链条,促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据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发挥综合效益。要聚焦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审查支撑,大力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围绕更好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要立足更好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促进制度型开放。要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汇集,促进更大规模利用外资,助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积极指导外向型企业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加强海外维权援助力度,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助力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围绕更好地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坚决惩处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要推动知识产权与各类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流动。要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坚持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域协作并举,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并重,促进知识产权与国家战略、区域战略、行业战略的深度协同,实现良性互动,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王震、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