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2:28:08 来源: sp20241124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同时也是各行各业抢占先机,开创新局的时刻。“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重要工作。广大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纷纷热议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技术、新应用,创新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振芳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其创新发展对我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列车实现单列时速453公里、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进一步巩固我国高铁领跑世界的优势等,一系列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各行各业,通过铁路科技创新必将带动更多行业和产业的高速发展。只有不断发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让科技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让数字化赋能科技创新,才能提升行业自立自强能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发展,进而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聚焦产业提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和现代化产业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破除机制障碍。以区域协同发展为例,要有壮士断腕的改革魄力,打通区域循环堵点,打破市场流通、行政分割障碍,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激发“一体化”成为协同发展的新活力,让区域“微循环”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两者是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的共同体。只有锚定高端、智能、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传统产业实际出发,先立后破,促进转型升级,让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形成良性循环。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高精尖等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而高精尖人才的养成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和创新发展环境支持,只有产业全链条之间深度融合,才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助推资源要素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并且实现“市场化”,最终提升效益增长极。
新质生产力是领航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是擘画未来的风向标。在新时代发展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产业提质、人才引领,塑造发展新优势,无疑吹响了时代奋进的号角,汇聚中国向“新”再出发的强大合力。
(责编:史雅乔、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