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梅:火花与噪声越多 奇思妙想越多

发布时间:2024-12-01 07:32:53 来源: sp20241201

 她,能在飞机制造车间留下“铿锵花火”,也能为视障人士“绘声绘影”;她,能让残破古籍“重现芳华”,也能随着塔吊“冲上云霄”;她,能用医术守护“生命曙光”,也能在送餐路上“飞驰人生”……她,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赞美那些在各自领域书写人生故事的女性们:她,闪闪发光! 

刘艳梅现场指导合金激光焊接生产线建设。

刘艳梅现场指导合金激光焊接生产线建设。

刘艳梅到合金加工中心现场,解决技术问题。

刘艳梅到合金加工中心现场,解决技术问题。

航空工业沈飞总冶金师、特级技术专家刘艳梅,一头短发,走路快、说话快,人送绰号——焊接“女侠”。

13年前,刚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的刘艳梅来到沈飞后,主动申请从焊接技术员做起。女博士当上了焊接员,一时间在沈飞传为佳话。

刘艳梅在查阅资料。

刘艳梅在查阅资料。

刘艳梅在办公室工作。

刘艳梅在办公室工作。

2月29日,记者跟随刘艳梅来到航空工业沈飞钛合金加工中心现场。机械臂精准焊接,激光在眼前扫过,虽然车间外天气寒冷,但车间内忙碌着的工人们干劲十足。

刘艳梅到合金加工中心现场开展技术攻关工作。

刘艳梅到合金加工中心现场开展技术攻关工作。

刘艳梅与同事沟通焊接流程。

刘艳梅与同事沟通焊接流程。

“航空科技创新,不能纸上谈兵,要从生产一线来,再落实到一线去。”越是在充满火花与噪声的车间,刘艳梅的奇思妙想就越多。焊接一线的工作经历让刘艳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更强,办法也更多。

曾经有一次,刘艳梅带领突击队员进行某型号国产激光加工设备的最后验证工作。一个零部件边缘的细小锯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应该是光路不稳。”

“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会不会有问题?”

“可能就是机器人之间的协调问题。”

刘艳梅和多位技术人员反复论证实验,直到零部件上的锯齿不见、光滑如镜——又一套填补空白的国产先进加工装备最终定型。

近年来,面对国家装备需求,针对进口材料、进口器件等“卡脖子”难题,刘艳梅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实现关键材料、核心器件的稳定生产,助力国家装备的成功研制……虽然职务发生了变化,但是在车间里,同事们很少叫她总师,还是愿意叫她“女侠”。

刘艳梅在生产现场了解工艺方案制定,并给出指导意见。

刘艳梅在生产现场了解工艺方案制定,并给出指导意见。

刘艳梅在工控计算机前了解情况,给出指导意见。

刘艳梅在工控计算机前了解情况,给出指导意见。

刘艳梅在合金加工中心现场。

刘艳梅在合金加工中心现场。

疲惫的时候,刘艳梅会来到总装厂看看一架架即将出厂的战鹰。“一架战机由上百万个零部件组成,一些细小零件虽然是我们加工生产的,一旦装配到飞机上就根本看不到了,但是我也很高兴,因为这里面有我的贡献。”刘艳梅说。

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摄影报道

策划:姚奕、刘军涛      

记者:邱宇哲、翁奇羽、郝萍、卢鹏宇、王初、 赵竹青、阎梦婕、严立政、周恬、刘祺、宋烨文、龚莎

编辑:单芳、陈悦、雷霁

海报:王远希、杨斌

(责编:陈悦、姚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