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大市“破茧”向新 “借梯登高”加速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4-12-14 12:17:03 来源: sp20241214

   中新网 嘉兴8月2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宁在创新中消亡,不在守旧中苟活。”在浙江嘉兴,这句果决的口号,是多位企业家的座右铭。

  回望历史,当地因制造业而兴,坐拥化工新材料、光伏新能源、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已连续两年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与此同时,2023年,该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达4876家,研发机构设置率73.93%,均列浙江省第1位。

  传统制造业大市,何以转型为动能澎湃的创新高地?面向未来,嘉兴如何推动制造业向“智造”升级?走进当地,随处可见的新风景给出了答案。

  小村庄里飞来无人机

  “村里需要无人机送血。”工作人员在微信群发出需求后,嘉兴市一村卫生室外,无人机载着血样起飞,8分钟后交付到镇上的人民医院。

  打“飞的”送血样,是该市低空智慧运行场景之一。

空中医疗运输是南湖交科院在嘉兴落地的首个路空协同先导应用项目。南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以立体交通为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希望借助行业力量助力嘉兴低空经济‘乘势起飞’。”该地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湖交科院)常务副院长何泉介绍道,研究院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嘉兴市、南湖区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服务嘉兴等地交通运输发展,构建“路空一体”未来交通发展格局。

  那么,所谓“路空一体”,描绘了何种愿景?

  空中“飞的”、物资“飞送”、医疗“飞救”……简言之,便是依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开发低空资源,运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飞行汽车等载具,服务物流配送、医疗救助、旅游观光等活动的区域性立体智能交通系统。

  例如,交科院所在的南湖区凤桥镇盛产水蜜桃、葡萄等农产品,城乡无人配送发展潜力较大,目前已通过测试;依托“路空一体”无人设备,赋能南湖区东栅街道应急、消防、环卫、交警等多部门精细化治理,已经初显成效。

  “我们要设计并助力建好嘉兴低空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做好标准、规划、法规等相关研究,特别是面向行业,服务相关政策在嘉兴的试点落地,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何泉说,该院致力于探出路径、创出模式、做出示范,服务嘉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嘉兴南湖,智瞳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只“智慧眼”,走上了全国各地的手术台。借助其4K3D显微外视系统,医生可实时获取低延时、超高清的远程显微手术画面,精准直达病灶。

  据了解,这只高科技“眼睛”,连接着一个强大的大脑。

  “团队核心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大学,目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近一半。作为一家科创属性较强的企业,必须重视新产品研发及人才团队建设,才能在传统行业培育差异化优势。”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旋介绍道。

  2020年,这家企业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长三院)未来技术研究院培育孵化而来,短短几年,便成长为高端显微手术成像产品行业领先企业,其常规研发投入可达总投入的35%以上。

该企业已成长为高端显微手术成像产品行业领先企业。南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刘旋观察到,从高校实验室到临床应用,团队不但需要熟悉前沿技术迭代,同时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为医疗领域智能化发展做贡献。

  这折射出嘉兴的“智造”升级新趋势。许多长着“智慧大脑”及“产业双足”的企业,打通了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以嘉兴一家床具制造企业为例,在清华长三院赋能下,其将普通电动床升级为健康管理智能床,产品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火“出圈”,该公司也一跃成为健康服务智能家居企业的领头羊。

  眼下,科技成果转化对科研人员和企业提出新要求,越来越多研发人员正走出实验室,亲身促进科技与市场接轨。

  制造大市化身科创“飞地”

  靠近上海、杭州、苏州,在“群雄逐鹿”的长三角地区,嘉兴如何成为科创沃土?

  2003年,浙江省与清华大学在嘉兴共建清华长三院,当地科创迈出“从0到1”关键一步。二十多年来,产学研合作发展,刻在了这座城市的基因里。

  “以清华长三院和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老两院’,南湖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南湖研究院、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等为代表,嘉兴构建起了一个创新载体群。”嘉兴市科技局综合计划处处长沈振华介绍,该市创新载体已覆盖各区县。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坐落于嘉兴市南湖区。南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科研院所吸引的人才之一,刘旋曾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工作,在她看来,嘉兴是其恰如其分的圆梦之地。

  “这里提供了合适的场地和优惠政策,并且地处长三角腹地,靠近前沿市场。对科研人员来说,只要解决居住、医疗、教育等后顾之忧,他们更容易在一个城市安心扎根。”刘旋说。

  目前,嘉兴已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创新九条政策意见》,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在浙江首创新型研发机构人才科创专员创新服务模式,已选派70名人才科创专员派驻新型研发机构服务。“我们将充分发挥科创力量,有效推动传统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其他企业等建立合作,协助新型研发机构深化院地合作。”沈振华介绍道。(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