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阴古镇,“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传承之光)

发布时间:2024-11-18 17:51:41 来源: sp20241118

  江西省宜黄县棠阴镇古桥。   邵剑飞摄

  棠阴镇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是宜黄县境内明清古建筑群保存最为完好的千年古镇,棠阴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阴始建于北宋年间,兴于明初,清乾隆年间最为昌盛,这完全得益于夏布。历史上,棠阴夏布蜚声中外,产品远销日本、朝鲜及南洋一带,与江西省万载县夏布合誉为“江西纺织业中的两颗明珠”。

  昌盛了400年之久的棠阴,至清末民初开始衰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确认棠阴镇保留较完善的民居、祠堂、牌坊、古塔、古桥等明清时期建筑有70处左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有八府君祠、承恩坊、迎恩塔、日字堂、冠佳厅、吴家大院、官帽厅民居、金字门等。

  棠阴古镇按照“枕山,环水,面屏”的择址原则建造,不同功能的建筑物,聚族而居,形成“闾阎”,后人在闾阎之间自北向南划分九岭十三巷。这些文物保护建筑、历史街巷主要集中在东至棠阴新街、西至宜水东路、南至官帽路、北至承恩路围合的区域,面积约40公顷。

  现存传统民居以赣派建筑为主要样式,由庭院、厅屋、学房组成,内设天井照壁四水归一。抬梁、月梁、棱柱、斗拱、雀替等多有木雕装饰,门额上镶嵌青石或木雕装饰,门楣由雕花石梁构成。最有特点的是月梁,梁的两端呈弧形、中段微微上拱,整体形象弯曲近似新月。月梁头上的装饰纹样内容广泛,题材众多,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各种生活场景;手法亦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高墙深院,宁静典雅,古朴清幽。棠阴因此成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还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棠阴古镇虽然保存了明清时期古镇的基本风貌,但在岁月的流逝中,积攒了诸多问题。比如宜水河东岸部分河埠、码头、水堰遗址基本消失,沿河环境失去原有的历史风貌。电力、通信线缆等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既影响美观又留下安全隐患。2013年8月,《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出台。国家文物局对口支援宜黄县,这些古建筑的保护迎来新机遇。

  10年来,棠阴古镇累计获得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加上多渠道募集的资金,古建筑群的保护修复成为常态。八府君祠与承恩坊仍保留明代建筑风貌,成为棠阴街上最古老、最经典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承恩坊,又称功名牌坊,坐落在棠阴镇的下街口上,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八府君祠为棠阴吴姓家族的宗祠,兴建于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面积达4000平方米,祠堂原有中厅三门、东西二廊、二十八柱,房外左右为楼店,祠西为厨房。建筑结构为抬梁式构架,斗拱交叠,雀替均有精致的花纹。

  宜黄县选取吴家大院、八府君祠两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活化利用,其中吴家大院作为棠阴历史文化陈列馆,于2019年对外开放。八府君祠准备作为棠阴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示棠阴夏布、棠阴花灯等。其余的古建筑和红色遗址也已经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位于抚河流域、坐落在棠阴镇解放村大坪上的锅底山遗址,为千年古镇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锅底山遗址与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面貌一致,其发现与发掘为进一步探讨樊城堆文化的内涵、分布范围及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9年,锅底山遗址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锅底山遗址公园的建设也让千年古镇更具吸引力。

  如今的棠阴古镇,文物保护利用都有了质的提升。无论是在初春的晨曦初照时,还是在夏末的落日余晖中,这个千年古镇都会变得如诗如画……   

  (作者为江西省宜黄县博物馆文博馆员)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7日 0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