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来自新时代改革开放一线·现场评论)

发布时间:2024-11-21 22:20:21 来源: sp20241121

  【一线见闻】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走进雄安,遇见未来。

  城市计算中心,“云上雄安”在眼前铺展。城在物理空间拔节,也在数字空间生长。传感器如同神经末梢,感知城市脉动,传回“城市大脑”。蓝色屏幕上,海量数据不断涌入。100多个业务系统全部“云上”运行,为市民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能一些,治理就更高效一些、生活就更便捷一些。

  碧水如玉,绿苇如丝,水鸟翔集……漫步白洋淀燕南堤,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杂乱坑塘。

  从先植绿、后建城,到“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从收放自如的“海绵城市”,到可以“呼吸”的“零碳”建筑;从追求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到坚持管线入地、建设综合管廊……当钢筋水泥丛林可以自由吐纳,当蓝绿交织成清新明亮的生态空间,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雄才十六条”招徕各地英才,京雄政务服务加速步入“同城”时代,“来雄安,干大事”成为不少创新人才的共识。

  一座座主题楼宇里,实现了“办公上下楼,产业上下游”;一场场创新大赛,让新技术、新产品、新创意层出不穷……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生态,雄安“创新之城”气质尽显。

  宜业宜居,近悦远来。第一次来的人说“很亲人”,常住居民说“很宜居”,在以人为本的雄安,处处感受到对“人”的尊重。

  雄安站候车厅内,由秒、分、时、天、年5个环构成的“千年轮”日夜转动,象征着“千年之计,始于当下”的笃定。

  久久为功,又只争朝夕。

  【现场评论】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6.2%,城市承载力、包容度、宜居性不断提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在不断成为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提供重要启示。

  宜居,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江苏苏州按照“以人为本、全龄友好”的原则,打破边界、注重协同,打造交通圈、公园圈、商业圈、生活圈“四圈合一”的都市单元。雄安新区规划15分钟生活圈,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

  浙江杭州搭建爱心驿家,为户外工作者解决饮水、就餐、休息等问题;山东济南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图书阅览室,开展“送电影进工地”“泉城一日游”等活动,更好满足广大劳动者精神文化需求……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城市发展“见物”更要“见人”,“人民之城”才能更好造福人民。

  韧性,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才能让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022年5月,《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国家标准开始实施。不久前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从北京《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多个城市纷纷出台韧性城市相关政策或规划,从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发力。

  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示范,使城市地下管网集约敷设水平和安全性稳步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显著提升……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城市业态、功能、品质,实现的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智慧,让治理水平更为精细。

  坚持科技引领,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重庆“智慧大脑”为车辆多的路口配备15套信号灯方案,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上海推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让市民更便捷触达各类公共服务。

  “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强化精准思维,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才能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就一定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刘维涛、彭飞、张志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6日 01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