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探索“亲子共成长”: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发布时间:2024-11-05 18:47:02 来源: sp20241105

20多年后,毛永佳依然感谢2002年在潍柴文化宫里的那场报告会。那是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带来的《关注孩子成长需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报告,拉开了山东省潍坊市“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序幕。

毛永佳的母亲刚好参加了那场报告会,并且深受触动,开始改变家庭教育方式,让毛永佳拥有了不一样的家庭生活。“在那之前,父母对我非常严格,经常因为我不好好学习发火。在那场报告之后,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好了。”毛永佳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今,毛永佳已经是潍坊市教育局家庭教育科的一员,经常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接力“亲子共成长”工程。

“唤醒”家长

在潍坊,时常能见到这样的标语“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学习”成了每一个潍坊家长的自觉,在这里往往是“孩子未入校,家长先入学”。

这种氛围的形成显然不是一日之功。2002年“亲子共成长”工程启动后,潍坊市举办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的系列报告会。讲座的频次也越来越高,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庭教育专家到潍坊开讲。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至今还记得那几年家庭教育讲座的盛况,每个月都有几场家庭教育讲座,有孩子的家庭几乎都听过讲座。比如,2006年3—6月,潍坊市举办了70场“和谐教育,和谐家庭”的报告会,参与家长10万余人。

“那个阶段主要是推广普及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唤醒启蒙家长。专家在开讲时往往很有感染力,让家长想去改变。”王清林说。

那时有些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比如,有人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要管好吃穿就行了”,还有人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观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也让家长无法配合学校的改革。

当时潍坊市开展了一项调研,统计出家长关注的前10个问题,其中7个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也就是说,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其他方面不太关心。”王清林说。

除了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外,潍坊市“家庭教育乡村行”“父母大讲堂”等活动也开展起来。自2006年9月开始,潍坊市所有学校都开设家长课程。丰富的课程让家长学习“为人父母之道”,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经过几年“大水漫灌”式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课,“给孩子一个支点”“陪孩子长大”“让孩子在肯定中长大”“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等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在潍坊传播开来,家长不再做教育的“甩手掌柜”。

到如今,“亲子共成长”工程已经组织了几千场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和数万场校园亲子课堂。讲座和家长课还在继续,并且有了固定课时,现在学校每个学期给家长开4次8个课时的家长课。市县校三级每年组织“父母大讲堂”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超过200期,惠及家长超过800万人次;开展“家庭教育乡村行”活动,为农村家长提供专家报告1065场,惠及家长200余万人次。

“老大性格内向,老二外向,过去我们经常被老二吸引,忽视了老大的需求,听了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后,我们才发现这个问题。”潍坊市第十中学家长郑鑫说。

她家老大今年上二年级,不爱说话。郑鑫调整了对老大的态度,有时候即便老大什么都不说,也会给她一个拥抱,慢慢地,老大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郑鑫感叹:“幸好发现得早,一切都还来得及。”

▲潍坊市第十中学学生在午休期间快乐运动。

▲潍坊市第十中学学生在午休期间快乐运动。

打磨家长课程

家庭教育讲座听多了,有些家长也感到苦恼:专家的观点不一样,有的甚至对立,听着都有道理,做起来无所适从。

比如,在同一场报告会里,有的专家提倡赏识教育,“要对孩子说你真棒”;有的专家说,“特别狠,特别爱”。当两位专家讲完后,家长不知道怎么做了。

仅仅开展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已经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系统性地培训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006年11月,潍坊市教育局开始深入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重点推进实验学校达400多所,全面展开学校骨干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等的培训。

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编印了《亲子共成长》系列丛书2000余套。同时,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为0至18岁孩子的家长编写了一套亲子教育课程《牵手两代》,作为各年级家长学校授课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分年级、成体系的家长课程。这套读本在使用中不断修订,已经更新到第五版。

多年来,家长课程体系在不断完善,不仅有了教材,还有了导课视频。此外,《小脚丫心灵之旅》等亲子动漫剧也丰富了家长的学习资源。

潍坊逐步构建了“视频导课、问题研讨、课堂总结、作业拓展、微课巩固”的家庭教育课程五步教学法,切实提高了课程实效。家长课程以班主任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以班本化的方式实施。学校每年还组织开展“家长开学第一课”等专题性课程,缓解新生家长学前焦虑。

“我刚开始也认为,教师教好学生就够了,还上什么家长课。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上家长课并不累,课程都是现成的,还能跟家长更好地配合,教好学生。”潍坊市第十中学五年级班主任车南说。她往往根据一段时间里在班上发现的普遍问题来确定家长课的主题,然后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家长一起研讨,帮助家长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建章立制”

21年来,潍坊“亲子共成长”活动没有中断,而且不断拓展,离不开背后的保障机制。

在完善家长课程的过程中,潍坊也开始为家长课程“立规矩”,印发了《潍坊市家长课程标准》,随后在全市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制度。

潍坊由教育部门牵头统筹全市家庭教育,先后成立了家校社共育工作领导小组、家庭教育科、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潍坊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等专责组织机构,还制定了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标准,并且在学校家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市级家长联合会。《潍坊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家庭教育指导师认定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和制度先后出台,为家庭教育建章立制。

“没有制度护航,家长课程开设随意、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深入。”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杜全平表示,推进标准化建设,刻画了长期稳定的工作发展路线。

要确保这些规章制度落地,人是关键。潍坊建立了由300名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资源库,依托专家资源进行本地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的持续培养,建立起家庭教育总协调员、家庭教育指导师、名师工作室、社区教育协调员、七级家长委员会等梯队式工作团队。

五年级学生家长刘维华是学校家委会成员,也是潍坊市家长联合会会长。她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家长联合会经常会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也会组织沙龙、读书会等,分享家长课程,帮助家长通过自我学习,实现自我成长。

近年来,家长联合会还制定了“潍坊好家长”的标准,并启动了“潍坊好家长”的评选,引导大家争当好家长。“我们希望凝聚家长的力量,改善教育生态。”刘维华说。

满足个性化需求

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遇到的问题也千差万别。家庭教育实现普及后,如何进一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契机。潍坊开通了市县校三级“教育惠民一码通”,家长有教育诉求,“码上问,马上办”,这个码被称为家长诉求的线上“直通车”。

目前,潍坊市开通了3277个“教育惠民一码通”,提供教育服务近20万次。同时,潍坊加强了对群众诉求的分析研判,形成“半月谈”“日分析”等研究报告,锚定影响群众对教育满意感知的热点难点焦点堵点,提供精准可行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同时,潍坊市教育局与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知名高校联合成立家庭教育大数据中心,对家长学习需求进行精准画像,助力教育资源供给与家长教育需求的精准对接。

家长驿站也是潍坊学校校门外的一道风景。走到学校门口,都会看到一个遮阳篷,里面有几张长凳,有的还配备了电子屏。每到放学的时候,便有家长坐在那里等孩子。这时电子屏幕可能会播放家庭教育视频课程,有时还会有家庭教育指导师在那里值班,为家长答疑解惑。

“刚开始建家长驿站,我们只是想搭个棚子为接送孩子的家长遮阳避雨,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后来又觉得这个地方不能浪费,这个碎片化时间也可以用起来,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杜全平说。

2017年,亲子共成长公共服务平台“幸福路”(APP)正式运行,上线了5000余节家庭教育课程,潍坊市320万家长人人有账号,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人人可参与、人人能享受“订单式”家庭教育指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车南同时也是家长,她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学习压力大增,经常情绪崩溃,突然大哭,甚至不想去上学了。她一时不知所措,便上亲子共成长公共服务平台求助,一方面搜到了很多关于孩子如何应对学业压力及青春期的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在线提问,获得了很多专业指导。经过一年的调节,她女儿顺利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回想起那段时光,车南很庆幸自己给了女儿足够的支持,“幸好有这些家庭教育指导资源,让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少走一些弯路”。

全环境育人

“爱家”“书香之家”“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潍坊常年有各种校家社共育活动,吸引家长与孩子参与。广大中小学生利用假期与家长一同“说家风,话家训,写家书,谈家教,识家谱,明家史,秀家宝,赛家宴”。

发起这些活动的不只有教育部门,还有妇联、文明办、共青团等多部门携手。潍坊市成立了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门牵头,30个部门、组织共同参与,统筹协调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实现了校校都有家庭教育指导师、村村都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家家都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账号。“家庭教育宣传周”“校长领读”等特色活动开展起来,“家庭教育进机关”“暑期儿童关爱服务”“青春健康演讲比赛”等公益活动也陆续推进。

在潍坊,教育已经不只是学校的事,也不只是家庭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我们已经把家长动员起来,现在还要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潍坊市已经进入全环境育人系统发展阶段。”杜全平说。

学校也开始在家校协作之外,连接社会资源,共同教育孩子。潍坊市第十中学最近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学校附近两个社区的居民、附近一所小学及潍坊十中的家长组成6支代表队参赛,学生们在一旁加油呐喊。拔河比赛结束之后,居民代表和家长代表跟学校教师一起坐下来,对学校的办学提出建议,一起探讨如何办好教育实事,建设好“家门口的学校”。

“要取得育人实效,学校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必须与全校2000多个家庭携手,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校家社合作,发挥各自的功能,协同育人。”潍坊市第十中学校长付海燕说。

作为一所乡镇中学,潍坊昌邑市围子初级中学则将家长会开到了田间地头、农家院、村委会。面对一些农村学生家长农活忙、不愿到学校来等问题,校长姜勇多年来坚持“送教下乡”,还成立了乡村家长学校,办起了“家长夜校”。

围子初级中学已经成了乡镇的文化中心。“让教育的温暖浸润每个炊烟升起的村落”印在学校实验楼的外墙上,非常醒目。家校社协同育人让这所乡村学校蜕变,成为潍坊市的优质学校,大量学生回流。

经过多年的家校社共育,潍坊的教育生态持续改善,学校对学生评价从单纯“育分”转向多元“育人”。调查显示,潍坊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度15年内从70.20%降至35.60%,对孩子心理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关注度从11.28%升至36.96%。

潍坊形成了轻负担、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教育。山东省教育厅3次普通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结果显示,潍坊各学段学生课业负担在全省17个地市中最轻。教育部课程中心两次抽测,潍坊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全国“常模”水平。在山东省开展的地级市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潍坊市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率连续9年第一。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