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0:06:10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社 杭州3月21日电 题: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化的互通性让我着迷
作者 张斌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21日,浙江京昆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崑演唱的一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让来访的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雷米·艾融沉浸其中,解开多年的疑惑。
“西方音乐有五线谱,东方音乐有没有谱子?原来这就是。”指着按中国传统记谱法——工尺谱标注的节奏符号,雷米·艾融恍然大悟。
当日,雷米·艾融造访了杨崑位于浙江杭州小河直街的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与中国文化界人士交流。
这位法国著名艺术画家,被称作“法中文化交流的使者”。过去20多年来,钟情于中国文化的他,多次在中国举办画展。3月23日,他的个人回顾展“时光对话”将在杭州时光门艺术中心展出。
雷米·艾融近日接受 中新社 采访时说,中国文化的互通性、连续性让他着迷,越接近、了解中国文化,自己越能意识到这一点。“戏剧、音乐、书法、绘画……人类生活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联系,就像我虽然听不懂昆曲,但却能理解它的美妙。”
3月21日,雷米·艾融在位于浙江杭州小河直街的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接受 中新社 采访。张斌 摄走进会客厅,粉帔、红团龙蟒(五爪)、白靠等三套中国传统戏服映入眼帘,这些服饰每件都需要数月时间手工制作。
杨崑向雷米·艾融介绍了现场陈列的靠、蟒、褶子、帔、水袖、彩鞋、点翠头面等昆曲演出装扮服饰,以及云帚、折扇、把子等演出道具。
3月21日,杨崑(右一)向雷米·艾融(左一)介绍按中国传统记谱法工尺谱标注节奏符号的《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张斌 摄“点翠头面是戏剧演员的头饰,颜色鲜亮。按传统做法,需要用翠鸟的一小部分鸟羽制作。现在,出于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考虑,我们换成了点绸技艺,也就是用染色的绸缎制作。”谈及昆曲服饰的演变,杨崑如数家珍。
站上昆曲舞台二十多年,她将自己的事业从戏剧演出,拓展到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
3月21日,杨崑(右)向雷米·艾融展示头饰。 张斌 摄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品,被誉为“百戏之祖”。在杨崑看来,昆曲上千种曲谱、数百种曲牌蕴藏着中国传统的文学、音乐、茶道、服饰等美学,可以说处处皆学问,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绝佳选择。
“比方说我身上这件粉帔,它的水袖就是‘留白’,因为不着一色,在舞台上承载了人物的喜怒哀乐,是表达情绪的媒介。这和东西方的绘画艺术,就是相通的。”听着杨崑的介绍,雷米·艾融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当天,他记录许多交流内容,比如戏服的颜色有五种,分别对应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再比如中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以及昆曲与养生之道等。
“中国最吸引我的是一种‘神秘’的和谐,可以把许多不同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雷米·艾融对中国并不陌生,他认为,法中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更为亲密,这正是源自于两种文化的连续、多元和独特。差异性,恰恰是法中寻找共同话语、激发彼此创造力的基础。
今年是法中建交60周年,他对记者表示,希望两国有越来越多不同形式间的交流。“人类是复杂的,同处一个世界,我们必须改善彼此的关系,让一切尽可能和谐,解决共同面对的挑战和危机。”(完)
【编辑:魏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