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17:32 来源: sp20241122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物系统保护全面加强
我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40项世界文化遗产及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系统保护全面加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实施,“应保尽保”理念渐入人心。长城、石窟寺、文物建筑、廊桥、革命文物等保护有力推进。持续开展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一批重大法人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文物安全状况持续向好。
从去年11月以来,我国开展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截至9月23日,全国已复查25.3万余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查率占33%;已调查发现1.8万余处新发现的文物,新发现比例达到7.2%。
关强介绍,普查开展以来,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00%组建。各地调集古建院、考古所、文管所,还有一些高校的力量,组建了普查队5000余支,普查队员4.5万余名。各级普查办都组织开展了普查培训,确保普查队员在上岗前都得到培训,现场培训共计6.1万余次。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建筑占比62%。在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文物建筑占比是53%,总数超过了40万处,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我们不仅关注国保单位的保护修缮,也将视野延伸到了文物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延伸到了预防性保护路径的探索,部署实施了预防性保护的试点工作。”
在文物安全方面,近3年来排查整治各类文物安全隐患和问题24万余项;全国30.6万处文物博物馆单位公告公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31个省份实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告公示全覆盖。自2022年9月新一轮3年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文物犯罪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00余名,追缴珍贵文物3100余件,一般文物47万余件。关强说,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持续加大文物违法案件督察力度,严格查处重大文物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强化执纪问责,推动地方切实履行文物保护责任。
文明研究阐释不断深化
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古国时代文明内涵的认知,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迈向世界先进水平。推行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的“先考古、后出让”政策在24个省份落实落细。
关强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18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十四五”期间990余项主动性考古项目有序实施,郧县人、皮洛、良渚、二里头、三星堆遗址等一系列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阿、中非联合考古深入开展,中国考古影响力不断扩大。
“我们将重点推动重大历史问题的攻关,启动实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建设好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促进多学科、跨区域专业力量、资源整合,强化科技应用支撑,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关强说。
文物传承利用成风化人
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举办4万余个陈列展览、38万余场教育活动,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135家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187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成为公众近距离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场所。以文物为题材和灵感的“国潮”“汉风”文创,增进了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正式备案注册的6833家博物馆已经接待观众量达到了9.4亿人次,其中暑期2个月接待的观众量就达到2.99亿人次。”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说,“‘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博物馆‘冷热不均’的问题,如何让博物馆‘热’得均衡,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刘洋说,我们要扩大优质文化的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等方式,把优质的文化资源直接送到基层;优化开放服务,聚焦预约参观、讲解服务等热点问题加强规范引导,确保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积极拓展服务形式,打造公众“身边的博物馆”,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发展“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策展新模式。
为了更好让文物活起来,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持续加大文物的保护宣传,推出两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百余条文物主题游径;通过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公众考古等举措,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近文物、走近遗产,既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人民精神力量;深入推进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将文物资源转化为媒介资源、教育资源、公众资源,以文物传播推动文明传承。
关强说,我们要开放文物资源,推动让文物“活”起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让文物“热”起来;打造精品节目,推动让文物“亮”起来。
文物治理能力切实增强
近年来,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文物科技全面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数十项文物科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成立,秘书处落户中国。全国文物行业技能大赛举办,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职业标准发布,文物、博物馆学科专业设置优化提升。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说,在优化科技创新任务布局方面,我们以文物价值的保全、延续、阐释、管理利用为主线,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切实加强文物科技有效供给;在强化基地和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推动设立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技术和人才集聚高地;在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方面,完善文物领域学科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做大做实后备人才底座。
关强说,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带领全国文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央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下,协同推进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物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6日 1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