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1:33:18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西宁3月19日电 题:候鸟北归 青海湖进入“碧波荡漾”时期
中新网 记者 李江宁
春分将至,沉寂了一冬的青海湖开始呈现出一片醉人的明媚与柔美。斑头雁、白鹭、渔鸥等夏候鸟陆续北迁而归,在青海湖上空低翔寻找“安家”的最佳位置,准备开启新生命的孕育旅程。
作为国际重要湿地,青海湖不仅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也是中亚、东亚两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点,是中国境内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
图为青海湖。李江宁 摄作为青海湖主要夏候鸟,每年在此繁殖的斑头雁、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繁殖种群达到全球繁殖种群的30%,春秋两季,途经青海湖迁徙停留的水鸟也达10万余只。
作为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多年的保护历程使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该局常年对重点生态保护对象和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护监测,通过多频次监测,掌握了青海湖保护区水鸟、普氏原羚等物种的分布状况、种群分布结构、动态信息和植被变化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目前,青海湖水体面积达到4540.98平方公里,青海湖裸鲤(湟鱼)资源蕴藏量达12.03万吨,普氏原羚数量稳中有增,鸟类种数达281种,其中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达到101种,新增遗鸥等5个记录种,鸟类总量保持稳定。数量均呈增长趋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青海湖水质持续保持优良,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趋于平衡。
图为大天鹅在青海湖畔起舞。马铭言 摄生物多样性监测成果丰硕离不开科技支撑。202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海湖综合观测研究站在青海湖鸟岛挂牌成立,同时,新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充实保护站巡护监测力量,实现重点生态保护对象和重点区域监测全覆盖。
同时,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通过搭建信息化监测体系,开发设计青海湖湿地大数据管理平台、保护站管护展示系统,建设黑马河保护站野外巡护监测数据中心,进一步提高了保护站生态巡护、监测数字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通过打造南岸保护站普氏原羚自然教育科普馆和鸟岛水鸟自然教室,建设多条青海湖水鸟、普氏原羚等户外自然体验路线,青海湖科研科普宣教不断引入新模式,拓展新平台。
“我们家几代人都生活在青海湖边,这几年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水鸟,也更明白了青海湖的生态重要性,我们和普氏原羚、裸鲤一样,都依赖着青海湖生存,我们会好好保护这片土地。”才吉卓玛生活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近年来她感受到,和她一样生活在青海湖畔的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不断提高。
图为鸬鹚在青海湖鸟岛栖息。李江宁 摄如今,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挂牌成立共和、刚察、海晏管理分局和6个保护站,初步构建“管理局—管理分局—保护站”三级管理体系。同时,与海南州、海北州政府建立国家公园创建协作联席机制,与青海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和海南州海北州政府构建起局地融合、执法协作、行刑一体衔接的综合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青海湖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候鸟北归,湟鱼洄游,曾经在冬日寒冷中蛰伏的高原蓝宝石,走过惊蛰,已经完全苏醒。春风千里,吹开浮冰,青海湖正在进入“碧波荡漾”时期……(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