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2:32:31 来源: sp20241116
当前,在推进职普协调发展和职普融通之际,“综合高中”这一阔别多年的概念,又被重新提起。
20世纪以来,我国曾两次进行综合高中探索,当前仍在进行的少量探索主要是“综合高中班”的形式,规模和影响都不大。
这个“老药方”能否医治高中阶段教育新症状?
综合高中发展渊源
综合高中是借鉴美国的“舶来品”,其后虽经探索改造,但一直效果不彰,没有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主流。
第一次实施,是在1922-1932年。1922年民国在借鉴美国学制基础上,颁布了“壬戌学制”《学校系统改革令》,确立综合中学制,规定高级中学实行分科制,校内分设普通以及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综合中学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1932年,民国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认为综合中学体系混杂、目标分歧,学生在谋生、求学上难以达到政策设计的初衷和目的,决定废止综合中学制,在中等教育阶段分别设立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综合高中实施10年后退出了中国教育的历史舞台。
第二次实施,是在世纪之交。20世纪80年代,一些地方存在着综合高中的零星探索。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大学扩招,“普高热”渐兴,且普通高中未升学的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存在问题,普职融通的呼声日益高涨。1995年,原国家教委相继发布《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加强薄弱普通高级中学建设的十项措施(试行)》,推动将薄弱高中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综合高中。1998年12月,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发展部分综合高中”,综合高中的探索逐步遍及全国。当时,人们曾一度把综合高中视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但大部分地区综合高中的试点工作均不到5年便不再实施。2005年之后,全国范围内试办综合高中的热潮逐渐降温,各省份陆续自行停办。其后,国家政策和全国各地虽偶有原则性提及,但一直未再大面积推进。
综合高中问题分析
综合高中是为了融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更好地推进学生升学与就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实践证明,未能实现上述目标。
首先,双轨分流,名为综合、实则割裂。综合高中的主要模式是双轨分流。一种是直接分流形式,即从学生升入综合高中起,就根据其入学成绩分流到“普高班”和“职高班”,分别对他们进行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直至学生高中毕业。大部分此类综合高中,就是在原有的普通高中内增加了几个“职高班”,或在原有的中职学校内加办几个“普高班”。另一种是分段分流形式,通常在高二或高三年级进行分流,分流前普遍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分流后的学生分别实施普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这是最为普遍的形式。此外,虽有极少数学校尝试把普高和中职教育融为一体,探索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但迄今未有成型经验。综合高中虽然既提供普通教育,又提供职业教育,但并不是培养综合性人才,对任何一名学生来说,要么选择普高,要么选择中职,所接受的教育仍是“单一”,而不是“综合”的。
其次,顾此失彼,“以短补长”效果差。综合高中办学要求其实更高,校内存在两种生源、两种培养目标、两种教学模式、两种管理体制,比单纯办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要求都要高,既需要配备职业教育需要的实训场地及设施、普通教育需要的实验室及设备,又需要有较强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师资队伍,更要有既懂普通教育又懂职业教育的校长。但现实中,综合高中多是薄弱高中或中职学校转型而来,基本不具备上述条件。薄弱高中在升学考试上本就不如其他高中,还要分散部分资源与精力到职业教育上;中职学校本在技能培养上具有优势,但在分流培养的安排下,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间被极大压缩,难以保证技能培养效果。将升学和就业的功能合并到同一个学校,希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灵活、更多样的选择,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顾此失彼,哪种需求都未能得到很好满足。
第三是功能异化,升学、就业并重变成“唯升学”。20世纪末综合高中试点工作,按照政策设计,综合高中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于一体,本意是让学生因人因需选择合适的教育类型与专业,促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但是,由于自身条件所限,特别是缺乏相应的实训场地与设施、“双师型”队伍等,普通高中很少举办综合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学校成了举办主体,校内增设“普高班”“升学班”“复读班”,盲目迎合公众升学需求,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反而又在职业学校基础上造就了一批新的薄弱高中。普通高中举办综合高中的则是一些“艺术高中”或“艺术特长班”,避开与其他高中在文理科升学率上的竞争,另辟提高升学率的捷径。
职普协调发展路径分析
20世纪末兴起的综合高中热潮,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除了主要解决普通高中未升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有一个因素是当时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中职毕业后升学路径不畅通,遭遇“断头路”“天花板”,综合高中为此提供了一个学历救济的通道。
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健全,职教学生学业晋升路径基本打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已转为升学与就业并重,中职学校自身具有双重功能,学生在升学与就业之间已经可以自由选择,综合高中原有优势丧失,事实上已没有存在的土壤与成规模发展的必要。
推进职普协调发展、解决教育焦虑,需要系统改革、综合施策,根子是解决用人及分配制度问题,不论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发展机会、平台、薪酬等方面真正实现同等待遇。从教育本身而言,要抓紧完善教育学制,系统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解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条腿短、一条腿长”问题,让学生不论选择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有通畅的学业晋升渠道,都有平等的成长成才机会,真正架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而非把“职”“融”掉、“协调”掉,否则就是单一发展,而非协调发展。
总之,不论是从历史经验、文化环境看,还是从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看,规模化地推进综合高中建设都需要审慎论证与实施,以免重蹈覆辙。
(作者系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授)
石忠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