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4:42:42 来源: sp20241125
【绝活看点】
荣彦明,先后参与业内领先的热轧生产线和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的建设调试工作,在国内首创热轧常规产线轧钢操作法,带领团队完成39项重点攻关课题。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大工匠、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等荣誉。
清早,首钢京唐公司厂区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上,超过1100摄氏度的高温带钢以每秒10米的速度快速传送。经粗轧、精轧、流层冷却、卷取等多道工序,原本110毫米厚的板坯几分钟就变成了0.8毫米厚的产品。
生产线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中枢大脑”的操控。在车间二层的轧机主控室里,23块显示屏一刻不停呈现生产线上的关键点位实况,电脑系统则同时监测温度、板形、轧制负荷等几十项轧钢关键参数。作为轧钢操作的行家里手,钢轧作业部精轧操作工荣彦明(见图,本报记者王洲摄)有一手“眼脑手合一”的绝活:抬头看监控屏幕敏锐观察带钢轧制状态,脑中快速思考产生原因、调整方法,手指迅速操作调整按钮,整个过程在0.5秒内完成。
每次极限规格轧制完成,走下操作台的荣彦明都是一手心的汗:“带钢传送的速度很快,这要求轧钢操作必须全神贯注、不放过每个细节,产品品质高低往往就在弹指之间。”
如今的“老师傅”荣彦明也曾是一名“小学生”。2008年,刚毕业的荣彦明被分配到当时还在建设中的热轧生产线。“设备是进口的,控制系统是一流的,刚来就能到这么先进的生产线上工作,当时心情非常激动。”荣彦明回忆,但设备上的70个按钮、2000多个热轧专业外文单词,也让他压力不小。为了快速掌握生产所需的知识技能,荣彦明白天上岗,笔记本不离手,把师傅讲的、自己悟的完完整整记下来;晚上也不闲着,一个一个单词过,背单词比在学校的时候还认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初,荣彦明就开始独立顶岗,正式成为一名精轧工。做笔记的习惯他也一直保持至今。“过去是记在笔记本上,现在是记在笔记本电脑里。”打开他的笔记本电脑,文字、图片、视频……文件整理分门别类,一个个文件记录着一份份心得。
长期的积淀,让荣彦明拥有攻坚克难的底气。在京唐公司热轧生产线上,他轧制过高强度汽车用钢,也轧制过极限规格集装箱板,还轧制过出口的高表面等级汽车外板……荣彦明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只有不断挑战极限、追求极致,工作才更有意义。”
2018年,在调试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的过程中,荣彦明和建设团队没有经验可循,进展一度受阻。“不少问题,外方专家难以解决,我们只能靠自己。”荣彦明介绍,那段时间大家夜以继日扑在生产线上,“白天搞生产,夜里在办公室开展技术攻关。”经过不懈努力,快速变厚控制、负荷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仅用了两年时间,生产线便完成了达产目标,最新突破的0.8毫米极限规格产品已实现供货8000吨。
凭借过硬的技术,荣彦明获奖很多:22岁被评为首钢京唐公司“青年创新标兵”,25岁获得“首钢技术能手”称号,27岁当上首钢劳动模范,28岁成了北京市劳动模范,33岁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不久前,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50名入围人选揭晓,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荣誉面前,荣彦明依然保持一份淡定和严谨。现在他的目标不仅是“轧好钢”,更多了一份“传帮带”。2020年,荣彦明创新工作室在首钢京唐公司成立。几年来,利用工作室的平台,荣彦明在业余时间编写了《无头轧制操作方法》等一系列教材,在生产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徒弟们实操,有的新职工只用1年时间就成长为所在班组的生产骨干,荣彦明的两名徒弟在2023年京津冀模拟炼钢—轧钢竞赛中斩获轧钢单项赛二等奖。
“团队整体技术实力的提升对于保障高质量生产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老师傅’,我要把自己的轧钢经验分享出来,让身边更多的人轧出好钢。”荣彦明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8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