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0:29:10 来源: sp20241227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本报记者 吴叶凡 李 禾 梁 乐 王禹涵 刘 恕
二氧化碳被转化为植物生产的肥料;沙漠戈壁上长出绿油油的艾草;菌草代替木头产出媲美蚕丝的丝料;罗布麻将“不毛之地”变为生态宝地……
金秋时节,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深入新疆采访调研。短短十多天,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记者目睹无数变化正悄然发生——新疆依靠科技创新,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天山南北唱响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歌。
变废为宝,低碳引领能源产业发展
香蕉、番石榴、火龙果……这些本是生长在热带的水果,竟出现在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一间实验室里。放眼望去,满目绿色。
这是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庆华”)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建设的温室气体减排实验室。新疆庆华是一家生产煤制合成天然气为主的企业。煤炭在合成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近年来,多种碳减排技术路径被用于煤制天然气行业,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在温室气体减排实验室内,煤制天然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输送到实验棚内,作为香蕉、番茄、莲雾、秋葵等作物光合作用的养料。同时,实验室还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微藻培育。不同种类的微藻或转化为生物柴油,或用于盐碱地改良和提质增效使用。
“除了利用植物和藻类进行固碳的‘生物法’,我们还综合运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实现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新疆庆华副经理尹文越介绍,把二氧化碳直接液化做气体产品属于物理法,利用二氧化碳制甲醇则属于化学法。
“此外,对于煤制天然气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产品,如多元烃、轻烃、重芳烃、酚类产品、液氨等,我们通过氨法脱硫将煤炭中的硫用来生产硫酸铵;剩下的煤渣还可以做建材,最终达到把煤‘吃干榨净’,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尹文越说。
荒漠、戈壁在科技的助力下也能披上“绿衣”,从“不毛之地”变身为经济发展“宝地”。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34团的光伏基地,一大片身高超过一米的艾草长得郁郁葱葱,与远处稀疏的荒漠植被形成鲜明对比。
134团虽地处沙漠边缘,但有着得天独厚的光照条件。去年12月,中新建电力集团3GW光伏项目在这里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向社会贡献约15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减少50万吨标准煤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光伏板上绿电涌动,光伏板下绿植固沙。因早晚温差大,水汽凝结在光伏板上后滴落,板下土壤渐生绿意。为了将发展光伏和生态治理相结合,中新建电力集团采取抬高光伏阵列高度、拉大阵列间距等措施,便于后期艾草、沙棘、枸杞、酸枣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种植,给“板下经济”留出充足空间。
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截至目前,光伏基地已无偿提供超过500亩土地给种植户,当地农户种植的艾草亩产量可达600公斤,每亩净收入约1500元。
点“草”成金,生态经济不断焕发活力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南侧,塔里木河奔涌不息,旁边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两岸的荒漠沙地、盐碱地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野生罗布麻,面积约为160万亩。
“罗布麻不与粮争水,不与粮争地,像个‘绿围脖’一样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了‘绿进沙退’。”尉犁县副县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黎介绍,罗布麻根系发达,耐干旱、耐盐碱、耐寒暑、抗风沙的特性使其能在荒漠化地区生存,起到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
罗布麻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籽可入药、花可酿蜜、叶可制茶、茎皮秆可制纤维。姜黎介绍,尉犁县计划完成修复罗布麻百万亩以上,为发展罗布麻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支撑。截至目前,罗布麻春季种植、夏季摘叶、秋季采种、冬季收割等环节,带动了周边各族群众8000余人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点“草”成金的绿色发展模式,让新疆生态经济不断焕发活力。
在新疆图木舒克市的新疆天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天鹭”),一卷卷再生纤维素长丝整齐地码放在一起。这是该公司利用菌草纤维生产的丝料,织出来的布不仅丝滑透气,还天然抗菌、绿色环保。
新疆天鹭总经理张继明介绍,菌草纤维是采用最新一代绿色溶剂离子液体将天然纤维素溶解成纺丝胶液,通过物理法再生纺丝工艺制备的一种全新绿色纤维。
菌草纤维的利用为当地各族群众带来致富机会。“项目三期落成后可带动就业2000人,提高了当地职工的收入水平。”张继明说,原来当地职工收入每月2000到3000元,在新疆天鹭工作时的收入则能达到5000到6000元。
新疆天鹭车间分级工麦热娅木·图尔荪去年10月来到企业,夫妻俩如今都在新疆天鹭工作。“我们已经有房了,准备买个车。”麦热娅木·图尔荪说。(科技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