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9:07:54 来源: sp20241221
烟卡成小学生新宠 烟盒背后藏隐忧
北京市控烟协会建议有关部门对“烟卡”进行监督管理
“萝卜刀”热度尚未完全退去,小学生群体中又流行起了“烟卡”。因为“烟卡”与香烟紧密相关,不少家长担心这种游戏会导致青少年过早地接触到香烟。6月30日,北京市控烟协会针对“烟卡”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的现象表示,“烟卡”是变相传播烟草信息的载体,小学生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导致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此外,部分小学生为了获得“烟卡”,在路边寻找丢弃的烟盒,甚至在垃圾桶里翻找烟盒,双手极易受到细菌污染。该协会建议有关部门对“烟卡”进行监督管理。
现象
“烟卡”正在席卷小学生社交圈
不久前,家住朝阳区的家长谢先生在儿子的书包里发现了很多用香烟盒盖折叠成的小卡片。在谢先生的追问下,儿子表示这是一种叫做“烟卡”的游戏用品。提及这些“烟卡”的来源时,儿子表示是用捡来的香烟盒叠好后“跟同学换的”。因为这些“游戏道具”跟香烟有关,谢先生把儿子的烟卡全部扔掉,还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后来谢先生在小区里与其他家长聊天时得知,“烟卡”这种游戏正在小学生中悄然流行。有位同小区的家长向谢先生抱怨说,抽烟剩下的烟盒是制作“烟卡”的原始材料,自家儿子为了得到“烟卡”,总是鼓动爸爸抽烟。如果爸爸不肯抽烟的话,孩子便会去撺掇爷爷抽烟,从而得到更多的“烟卡”。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烟卡”是用香烟盒的顶部或者底部,折叠成长条形的小卡片。其游戏方法是几个孩子把各自的烟卡放在地上,用不同手法去拍,利用手拍手或者手拍地面带来的气流,把“烟卡”吹翻过来,谁翻过来的多,谁就赢得多。孩子们还会根据香烟的品种来界定“烟卡”的价值,名牌香烟的“烟卡”更受欢迎,有时孩子们甚至会因为赢得了一张名牌香烟的“烟卡”而羡煞旁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商家也从“烟卡”中嗅到了商机,在部分网购平台上,已经有商家开始成批成套销售叠好的“烟卡”。
隐患
“烟卡”会让孩子过早接触香烟
对于“烟卡”的流行,目前网络上绝大部分是反对声,有人总结了“烟卡”的“七宗罪”:痴迷烟卡走火入魔;安全和卫生隐患;腐蚀孩子价值观;过早接触香烟;攀比心理;不玩烟卡会被排挤;变相赌博。甚至还有人认为,吸烟有害健康,少年儿童本不应该过早接触烟草,而源自烟盒的“烟卡”游戏,就是为了让青少年提早接触到香烟,因为当他们找不到足够的烟盒时,很有可能会自己去买香烟,进而学会吸烟。
“烟卡”另一个被公认的危害是“卫生隐患”。因为有的孩子会去翻垃圾桶找香烟盒,或者在路上捡拾别人扔下的香烟盒,更重要的是,“烟卡”游戏要放在地上用手拍,拍的手上全都是土,指甲里全都是泥。有的孩子还发明了“吹卡”的方式,即趴在地上用力吹“烟卡”,把地上的土都吹了旁边孩子一脸。除此之外,也有家长向北青报记者反映,自家孩子在拍“烟卡”的时候因为用力过猛,导致手掌受伤。
6月30日,北京市控烟协会对此表态称,“烟卡”是变相传播烟草信息的载体,小学生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导致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此外,部分小学生为了获得“烟卡”,在路边寻找丢弃的烟盒,甚至在垃圾桶里翻找烟盒,双手极易受到细菌污染。
当然,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烟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其本质只是一种游戏,是孩子们的一种玩乐方法,只不过因其使用了与香烟有关的材料,才导致很多人反感。有人提出,问题的本源是在于“烟”而非孩子,一些香烟盒上对“吸烟有害”宣传不够,还有一些香烟盒包装过于精美,这些都让孩子在接触香烟时减少了防御心理。加之香烟盒表面光滑、质地轻薄、易于折叠,这些都是孩子们选择其制卡的主要原因。
观点
寻找替代品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一位家长告诉北青报记者,“烟卡”游戏的玩法,其实类似于80后小时候常玩的“拍洋画儿”,也称“拍画片”。所谓“洋画儿”,就是把卡通人物印在厚纸片上,然后用玩“烟卡”的方式拍,谁能把“洋画儿”拍翻面谁赢。这位家长说,当年“烟卡”也曾经短暂地在孩子们身边出现过,但因为“洋画儿”占统治地位,所以“烟卡”没有流行起来。
在这位家长看来,要解决“烟卡”带来的隐患,最重要的是寻找能够在游戏中替代“烟卡”的东西。“更进一步说,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陪伴孩子、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比如我儿子就不玩‘烟卡’,因为他踢足球,足球这种团队运动完全能够满足他的社交需求。”
对于小学生热衷“烟卡”游戏的现象,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秀荣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游戏过程会引起孩子对烟草的好奇。‘烟卡’可能会使孩子们对吸烟的严重后果缺乏正确认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对于不排斥的东西,在长期接触的情况下可能慢慢会形成好感,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或许会接受吸烟行为,不再排斥,孩子未来成为烟民的可能性会增加。”
应该如何改正孩子玩“烟卡”的行为?刘秀荣表示,首先家长不要如临大敌,越是不让孩子玩越可能造成他们的叛逆心理,效果或许适得其反。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客观分析“烟卡”的危害,让孩子对这种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如果家里孩子沉迷‘烟卡’,家长可以试着跟孩子一起讨论、分析,让孩子认识到长期玩‘烟卡’对身心的伤害。此外,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和兴趣点。现在很多家长特别忙,很多孩子缺乏家长的陪伴,希望家长能够抽出更多时间去陪孩子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运动等等,把孩子的时间利用起来,以减少孩子对‘烟卡’的沉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喜欢一些简单好玩的东西,治理“烟卡”之后,怎样满足孩子们这个需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比如学校和家长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果孩子没有这些游戏去分散、满足对游戏的爱好,实际上最后还是可能会出现、产生一些新问题。从“萝卜刀”到“烟卡”,还有学生养“臭水”,其实都从根本上反映出提供给孩子的游戏太少了。
文/本报记者 张子渊 蒋若静 实习生 宋昕晔
(北京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