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姆采沃庄园的文化风景

发布时间:2024-11-16 18:56:15 来源: sp20241116

  庄园如同俄罗斯文化的曼妙符号,在普希金诗歌、屠格涅夫小说、列维坦油画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歌剧中时常浮现。2023年12月13日,一场名为“艺术家书写艺术家”的展览在俄罗斯阿布拉姆采沃庄园开幕,一系列艺术家创作的肖像描摹出彼此眼中的同行形象。艺术家间惺惺相惜,见证创作过程,激发创作灵感,不仅是展览的主题,也是这座文艺庄园的主题。在俄罗斯灿烂的庄园名录中,很少有哪座庄园像阿布拉姆采沃一样,能够在一个时期内聚集众多文化艺术名家,开展民族艺术创新实践。

  “这里有我们需要的一切”

  莫斯科东北方约60公里,沃利亚河流水潺潺,19世纪的艺术源泉涌动至今。岸边,穿过蓊郁的桦树林,几座古朴的木质建筑点缀旷野。1843年,准备购置庄园的作家谢尔盖·阿克萨科夫第一次来到这里,一见倾心。他将这幽静之地称为“人间天堂”,用诗意的语言勾勒其自然天成的芳姿:“在这里,终于,命运回应了我们所有的耐心:我们终于找到了符合口味且恰到好处的庄园。山在湍急的河流之上,村庄被茂密的绿树林遮住了眼睛……”“这里有我们需要的一切。”他在给儿子的信里确定地说。

  造物者之无尽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作灵感源于自然馈赠,阿克萨科夫的《渔猎笔记》《奥伦堡省一个猎人的枪猎笔记》《一朵小红花》等皆孕育于此。庄园也是他与作家果戈理友情的见证。果戈理留居期间,经常向阿克萨科夫一家朗读最新的创作摘录。他黎明即起,在树林里采摘牛肝菌,将它们插在靠近阿克萨科夫必经的小径上,表达对庄园主人的尊重和喜爱。

  风景如画,也入画。在阿布拉姆采沃风物的滋养下,灵感的光临自然而然。19世纪下半叶,米哈伊尔·涅斯捷罗夫偶然在这里发现了野趣:“有一天,我站在阿布拉姆采沃庄园露台时发现了俄罗斯特有的秋景,左边有小山,下面有小河,远处有玫瑰色的秋林、轻烟,近处有孔雀石色的菜园,右边有金色树林。”后来,这些景色成为其代表作《青年巴塞洛缪的愿景》中的背景。为构思画作而徘徊良久的维克多·瓦斯涅佐夫在这里遇到一位乡村妇女,她“眼中充满了俄罗斯式的忧伤”,而这正是他创作《阿廖努什卡》所需要的。

  通往庄园的林间小径上,叶莲娜·波列诺娃的《林边》、瓦斯涅佐夫《盛开的草地》等一幅幅风景画频频闪现。这些作品都取景于此,如今与庄园相互辉映。

  “到处都是艺术家的家庭,艺术家的朋友”

  步入庄园主楼,瓦伦丁·谢罗夫创作的《少女与桃子》吸引众多参观者“打卡”留念。作为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作,此画原作收藏于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陈列于此的复制品将人们带入19世纪下半叶的庄园生活。画中女孩的父亲是俄罗斯著名实业家、艺术赞助人萨瓦·马蒙托夫。他是继阿克萨科夫之后,另一位对庄园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主人。

  1870年,马蒙托夫从阿克萨科夫家族手中购入这座庄园。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这位实业家对艺术怀抱赤诚热爱,也积累了深厚造诣:在米兰学歌唱,在罗马学绘画,参与过奥斯特洛夫斯基导演的戏剧,自己创作剧本……由于对艺术痴迷,阿布拉姆采沃在阿克萨科夫时期逐渐形成的文艺氛围吸引了他。他寻觅的不仅是一座庄园,还是艺术的“理想国”,他要发扬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基础的“真正的俄罗斯风格”。

  在马蒙托夫手中重焕生机的阿布拉姆采沃很快吸引大批艺术家慕名而来。伊利亚·列宾、米哈伊尔·弗鲁贝尔、谢罗夫、涅斯捷罗夫、瓦斯涅佐夫、波列诺夫……这些俄罗斯艺术史上的耀眼群星成为庄园的座上宾。一时间,沃利亚河灿若星河。

  犹如一间巨大的艺术实验室,艺术家们挥洒创意,将美学理想变为现实。涅斯捷罗夫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每个人都在画画、玩耍和歌唱。到处都是艺术家的家庭,艺术家的朋友……”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列宾将阿布拉姆采沃视作“世界上最好的庄园”,庄园内的马蒙托夫肖像便出自他手。谢罗夫的《少女与桃子》、瓦斯涅佐夫的《阿廖努什卡》等俄罗斯名画皆创作于此。因对民族艺术的共同兴趣,以庄园为中心,一个艺术家群体迅速形成,这就是著名的马蒙托夫艺术小组。小组成员从俄罗斯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大胆探索俄罗斯艺术民族化的创作方向和路径。正如弗鲁贝尔来到这里后所说:“我能听到一直想在自己作品中捕捉到的那种亲密的民族之声。”阿布拉姆采沃庄园响起的民族之声,成为俄罗斯新艺术运动的前奏。

  “人们的眼睛应该随处都可以看到美”

  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大厅,俄罗斯风情的彩色瓷砖装饰着墙壁,其中一些正是19世纪时从阿布拉姆采沃运来的。马蒙托夫致力于复兴传统民间手工艺,在庄园组建了陶瓷、木雕等手工工坊,并将这些手工艺产品运往莫斯科销售。他相信,“人们的眼睛应该随处都可以看到美,包括在街道上和火车站。”

  在庄园的工坊里,艺术家们学习古老的民间技艺,将其融入绘画。附近工匠在这里接受免费艺术教育,与艺术家们打磨设计。这些手工艺产品将俄罗斯民间图案与欧洲新艺术风格相结合,在莫斯科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中广受欢迎。音乐、绘画、建筑、手工艺等不同艺术门类融合,传统民间风格与现代艺术风格碰撞,工艺保护与商业开发结合,艺术家群体与民间匠人互动,共同建构出这场艺术的联欢。

  “随处皆美”的理念在阿布拉姆采沃得到充分体现:瓦斯涅佐夫设计的木质凉亭、弗鲁贝尔参与制作的陶瓷长凳、庄园工坊出产的木雕家具……创作融入日常空间,艺术成为生活方式。工作之余,庄园还组织业余歌剧演出。瓦斯涅佐夫和弗鲁贝尔设计舞美布景,波列诺娃制作演出服装,女演员叶尔莫洛娃登台亮相,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一展歌喉……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回忆道,整座庄园变成一个工作室,到处可见为艺术奔忙的演员、画家和音乐家。

  正如《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所言,庄园“不仅仅是一份资产、一种经济体系或者祖先的家园”,更是“文明的据点”。在俄罗斯广袤的乡村土地上,庄园是寄托民族文化乡愁的一方水土。如今,阿布拉姆采沃庄园已成为国家历史、艺术与文学博物馆保护区,拥有包括绘画、雕塑、民间艺术品等在内的各类收藏2.5万余件。漫步庄园,一座小教堂静立于葱茏之间,它由列宾、波列诺夫、瓦斯涅佐夫、弗鲁贝尔等艺术大师和马蒙托夫共同设计建造,正如庄园本身,也是一件杰出的集体艺术作品。对美的追求令人们彼此凝聚,激励一代代艺术爱好者不断突破创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8日 17 版)

(责编:赵欣悦、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