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3:36:39 来源: sp20241109
唢呐、把攥子、笙、笛、铙钹、锣……舞台的桌子上,十余种民族乐器琳琅满目。11月20日晚,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报告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元气·周家班”吹打乐专场音乐会惊喜上演。
这是此次周家班北京高校巡演的第三站。以周家班为核心的唢呐艺术(灵璧菠林喇叭),于2014年入选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音乐会以简约艺术美学结构演出形式,架构起现代观众欣赏古老艺术的视听效果。
让传统音乐力量直击人心
一曲大气磅礴的《梵字调》,拉开了当晚音乐会的序幕,随即是以小铜喇叭主奏的《庆贺令》。前者音色浑厚、变幻无穷,后者音色嘹亮、婉转妩媚,乐声中似有街坊邻居的吆喝嬉闹,也有婴儿呱呱坠地的哭声,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接着是《打枣》,一首充满世俗的欢乐的曲子。表演者们“一言不发”,用各式不同乐器模仿人们的欢声笑语,仿佛把观众带到了一处农家小院。诙谐的曲调、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在场每一位观众都会心一笑。
周家班是一个来自安徽灵璧菠林村的民间吹打乐班,因此,他们吹奏的《百鸟朝凤》平添了几分平实的人间烟火气。除了模仿各种鸟鸣声之外,还伴有各种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的田园风光。这些图景随着音乐的演奏,让人感到仿佛近在眼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周家班吹奏的曲目看似“平平无奇”,却几乎都有对生命的敬意。《雁落沙滩》是一首为逝去的老人演奏的曲子。民间相传大雁有“五德”,《雁落沙滩》以此来赞美老人“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品德。周家班的成员们通过唢呐来模仿大雁的叫声,形象地表现出大雁的美丽姿态以及昂扬的生命力。
当唢呐吹响,现场犹如刮起一阵带有泥土芬芳的风,向观众带来乡村生活的万般滋味。每演奏完一曲,观众皆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的演奏可以直抵人心,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音乐都难以做到的。”一位观众对人民网记者表示,“从他们的身上,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力量。”
把“中国元气”带到世界舞台
周家班起源于清末,传承已逾百年。在灵璧,还曾流传着“找不到周家班,男不娶、女不嫁”的说法。目前,周家班拥有周姓直系乐手百余人,外姓徒众多达上千人,形成了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活跃在安徽、苏北、鲁南等地。
“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浮沉。”这19个字是周家班代代先祖的嘱托。作为周家班的第五代传人,周本鸣与兄弟们一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直在努力尝试对技艺的创新,他们几人各有所长,也都有自己的绝活。
周本鸣告诉记者,他曾经做过媒体、开过公司。但当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往日形影不离的唢呐渐行渐远时,他决定停下手里的一切工作,重整周家班,“许多优秀的唢呐曲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要想将它们继续传承下来,还是得靠人。如果没有后继力量,才真的是‘岌岌可危’了。”
2017年,在遥远的欧洲,周家班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欢迎。“中国元气·周家班”先后在德国、瑞典、爱尔兰等地演出。2018年,受美国一家演出机构邀请,“中国元气·周家班”吹打乐专场音乐会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连续演出多场。他们的表演被国外学者称为一种独特的“爵士乐”,既“古老”又“先锋”。
“世界需要真正的中国音乐,需要听到我们灵魂深处真实的声音。”周本鸣表示,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热爱我们本该热爱的,表达我们本该表达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表达,我们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一定会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责编:杨曦、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