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变革 建设教育强国

发布时间:2024-11-05 15:16:10 来源: sp20241105

  近期,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暨5G+应用专递课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启首场“现场直播”。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是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我们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要因势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应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是各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大意义。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人类因教育而文明,教育因科技而发展。每一轮科技革命都给人类文明及教育形态带来革命性影响。造纸术、印刷术将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工业革命促进学校教育体系建立。新一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对数字时代教育新形态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将“建成教育强国”列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当前,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中的一些内容与数字时代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教育领域的一些难点堵点有待进一步解决。推进教育数字化,以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速增效。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最终目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数字化可以提供个性化、系统化学习方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更好满足需要。同时,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中国教育数字化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我国教育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得到强化,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思想观念更新升级。坚持“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理念和“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原则,让数字化全面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治理、研究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想观念不断强化。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数字素养,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破解教育教学难题。今天,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超过3/4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教育新基建逐步推进,积极布局教育专网建设,推动5G、IPv6等网络技术落地应用。各地加快建设智能交互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环境,加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衔接融合,推动教育基础设施实现迭代升级。

  优质资源实现普惠共享。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优质资源供给,积极拓展功能应用,加强教育领域重要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目前,平台汇聚超4.4万条中小学资源、1300多个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2.7万门优质大学慕课,上线“树人课堂”等专题资源,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

  创新应用不断深化。各地广泛开展教育数字化应用实践,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常态应用和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场景创新,探索形成了数字化教学、智能化测评、精准化治理等应用模式,在多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国际影响力有效提升。我们加强教育数字化国际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等国际研讨会,通过发布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分享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构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

  新时代新征程,要以教育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构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这就要求我们突破传统教育制度体系的路径依赖,准确把握发展目标,以数字变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教育,推动“大规模的标准化教育”转向“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这意味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将高度统一,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将变成普遍现实,大教育、终身化等教育理念也将得到真正确立。

  重塑教育体系。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将向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家庭和社会共同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景。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根据个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设计更具弹性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同时,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将统筹推进,产教互动、科教融汇成为普遍态势,各类教育对产业变革和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会更加凸显。

  变革教育模式。通过教育数字化,我们的学习将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场景,培育跨班级、跨年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以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学新范式。

  创新教育内容。数字时代的教育内容将围绕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等目标实现革新,以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指向,把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摆在突出位置。在内容组织形态上,基于系统化的知识点和逻辑关系建立数字化知识图谱,设置跨学科学习主题,改变学科间存在壁垒、学段衔接不足、知识技能不相符等情况。在内容呈现方式上,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形成的社会化数字空间,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原本难以触及的事物本质,让学习成为更加美好的体验。

  优化教育治理。教育数字化将全面梳理物理空间传统业务流程,抽象建立业务的完整数据流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统筹数据的处理、流转、存储,以数据治理简化业务流程,最终在数字空间建立新的业务逻辑闭环,完成业务流程再造。教育将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数智技术为驱动,提升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决策科学化水平,真正实现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系统性跃迁。

  走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面向未来,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需要持续优化教育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布局,不断完善与数字教育相适应的制度设置和发展生态,整体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

  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建设系统完备的数字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多元平台和重点项目,持续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教师开展数字教育的意识和水平。此外,要建设覆盖全学段的数字教育课程体系,将提升数字素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实习实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增强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入推进教学范式变革。推动数字技术驱动的教育教学场景创新,丰富适应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场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深层次课堂变革,创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学助手、智能学伴等的普及应用。增加覆盖城乡的泛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有机融合,探索灵活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因需学习,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整体推动数字教育生态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促进教育数字化协调发展。拓宽教育服务供给路径,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数字化建设,健全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机制,确保数字基座搭建、教育应用开发、基础设施运维等教育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数字教育标准规范制定的国际话语权,打造全球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

  (作者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教育部第二届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与本报合作推出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