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丨这个“全球第一”很提气,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4-11-24 18:57:14 来源: sp202411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了《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先期报告,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美国位居第二位,其次是德国、印度和韩国。

再看全球前十大科技集群,日本东京—横滨城市群位居榜首,中国则拥有四席——深圳—香港—广州排名第二,北京排名第三,上海—苏州排名第五,南京排名第九。

科技创新集群是全球创新指数的指标之一,主要根据《专利合作条约》公开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人所在地、已发表科技论文的作者所在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和排名,确定全球活跃的科技活动集聚地区。

去年的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今年,中国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怎么看这个“全球第一”?

其一,不容易、很提气——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科技创新近几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封锁打压、“小院高墙”。一会儿把中国高科技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列入所谓“实体清单”,一会儿给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上“产能过剩”标签,打压的措施层出不穷,制裁的清单越拉越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取得这样的第一,并且是蝉联第一,没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没有敢于善于斗争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何为新时代中国力量,何为新时代中国精神,何为新时代中国形象?这也是一例。

科技竞争向来靠实力说话,中国按自己的节奏,埋头做好自己的事。试举几例。比如在基础科研领域,在2023年,美国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已被中国超过。新兴技术方面,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再看被美国乱贴“产能过剩”标签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英国《经济学人》也替中国“打抱不平”,发文称“中国生产的电动车与锂电池已不止是便宜,更代表了最先进的科技。”不得不说的是,最早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华为,经历美国制裁后,已重返5G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3%,为2020年同期以来最高。

这些例子无不说明一个道理——企图打压中国科技进步是行不通的。“可以说,越是制裁中国,中国就越会努力加快技术进步。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决心和骨气。”不少分析人士认为。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福全认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创新生态改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高效,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发展壮大,这将帮助我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其二,长志气、增底气——

仔细分析,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新集群数量之所以能蝉联第一,首先得益于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这些创新高地对于完善科技力量布局、发挥‘头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孙福全说。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工程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建成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超50个,新建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因此在今年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名列第二,澳门—珠海集群也首次入围。

科技创新集群脱颖而出,还得益于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认为:“许多科技创新集群同时也是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在地,基础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先试用后付费等改革新政在这些地方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技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一批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万劲波说。

不断增长的高价值专利和知识成果、快速崛起的创新高地,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蓄势赋能。

前不久,在北京亦庄举办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组数据引起关注: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领域拥有19万项有效专利,占全球约三分之二;中国制造业机器人的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十年增长近19倍。大会的举办地北京亦庄,已经聚集了上百家机器人企业,在这里,企业“足不出区”,就能找到研发、制造、训练、测试、应用环节的创新伙伴。

放眼中国的创新版图,从“一区十六园”的北京中关村到串珠成链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安徽合肥科学岛到深圳光明科学城,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也在这些创新高地加快形成:北京中关村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规模占全国17%,长三角36个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全国一半,珠三角催生先进材料等一批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单晓光认为,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中国入围的不少城市群同时也是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的聚集地。“这充分体现了创新与发展之间的良好正向关系,更多优质的科技供给对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赋能作用。”

科技创新集群不仅是中国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也成为全球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在深圳,苹果公司、西门子能源等外资企业加速研发中心,从“在中国生产”到“在中国研发”,“加码”中国的思路发生变化;在上海,一系列有力的专利保护措施,让德国拜尔、瑞士罗氏等跨国药企在华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

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所言:“科技创新集群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这些集群不仅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也在新兴经济体中逐步崛起。”

其三,全面看、加油干——

“我们对优势、对不足,都要有清醒认识,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专家表示,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领域还存在瓶颈制约,在这些方面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

以指向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例,我国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但科技成果大多躺在“书架”上,还没有运抵“货架”,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尽管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但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6.7%。造成转化率偏低,确实有着创新主体动能不够足、各类主体之间的协同不够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渠道发展不够充分等原因。

“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单晓光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等,很多改革举措有望在这些科技创新集群率先落地实施,探索实践更多好经验、好做法。

随着新时代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总体布局初步形成,科技创新集群在高科技产业培育上发挥重要示范作用,将有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责编:王静、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