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1-07 17:42:32 来源: sp20250107

日前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获得社会各界关注。会议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笔者以为,上述内容回答了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为高质量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普惠金融为例,目前我们发展高质量普惠金融事业,虽然需要吸收国外先进的小微信贷经验,但更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城镇、农村实际情况,更加冷静地面对金融监管和市场治理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就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普惠金融市场实际情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出符合我国不同地区特点、不同人群需求的小额信贷模式,形成全社会劳动人民普遍认同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搭建起本土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百姓支持、市场认同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小微企业拥护、让监管部门放心。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普惠金融具备以下六大特色:

第一大特色:坚持党对普惠金融工作的领导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

2023年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把党的领导有效落实到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党对普惠金融的统筹协调,可以稳妥推进普惠金融关键环节的市场化进程,践行普惠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科学性,统筹兼顾,集中发力,确保普惠金融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这是区别西方国家小微金融最本质特征,也是将执政党领导普惠金融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市场动能的根本所在。

第二大特色:突出社会主义新时代普惠金融人民性

坚持普惠金融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是中国特色普惠金融的宗旨所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普惠金融的根本目标。

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不仅要顾及市场高净值人群,更要覆盖全社会普通群众。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社会广泛存在的新型职业和就业岗位,诸如快递骑手、钟点工、网约车司机、陪诊师、网络配音员、数据运行管理员、上门厨师等,为此,普惠金融就必须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和保险保障需求,创新推出一揽子受人民群众欢迎的金融产品,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应积极与财政税收联手,金融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围绕中小微企业出台一系列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工具,运用一整套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差别税率、先税后补等财税工具,统合保险、证券、租赁、信托等不同资源配置,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涉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这样大手笔、大力度的惠企惠民政策和举措,涉及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互相联系、互为支撑,彰显出对小微企业财产保护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爱。

中国特色普惠金融既要商业化可持续性发展,更要把出发点放在解决老百姓生活难点上,落脚点放在缓解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上,而不仅仅是放在满足商业机构高利率回报的利润考核上,坚持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统一,让普惠型帮扶资金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低利率支农贷款流向农村田间地头。这与国外金融机构单纯追求商业利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大特色:提倡全体人民普惠福祉、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就是要帮扶落后地区同步提升社会财富能力,向城镇居民、农户、老年人、失业人员、残疾人、退休人员、下岗人员、灵活就业者以及普通工薪阶层提供可负担的大众金融、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强调社会全体成员机会平等、市场平等、服务平等,推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政府、机构和个人三方共赢格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合理回应社会大多数人群的致富期待。

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推动构建涵盖信贷、保险、理财的综合普惠金融体系,着力拓宽普惠金融服务领域,让更多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又普又惠的金融产品服务,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力量。

第四大特色:助力消除贫困和防止返贫取得重大胜利

中国特色普惠金融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精准扶贫的金融体系,提升城镇、乡村“造血”功能,为我国社会摆脱绝对贫困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特色普惠金融要把防返贫摆到重要位置,对脱贫人口持续开展批量授信、快速审批的信贷支持,设计出免担保、免抵押的信贷产品,加大低息普惠型和特惠型信贷供给,并建立农村普惠型防灾保险体系,引导信贷资金、保险资金流向农村和偏远城镇,提供安全、低息、长期的资金支持,防止偶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返贫致贫可能,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部门的防贫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五大特色:采取统一管理所有普惠金融活动的监管体系

我们要把跨条线、跨层级、跨部门创新活动都纳入监管,强调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遏制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金融活动,打击非法集资、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建资金池、暴力催收以及哄抬融资成本等行为,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建立负责任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体现出新时代“负责任金融”(Responsible Finance)的深刻内涵,真正提升我国普惠金融软实力。

第六大特色:推行普惠金融“试验区”制度

近年来,我国设立了五省七地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造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试点改革,推动革命老区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服务落后地区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为数字普惠、绿色普惠发展拓展了空间。

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彰显出强大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创新功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搭建起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分配、智能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推进移动通信“村村通”工程,实现乡村金融服务“零距离”,将数字化“精准滴灌”作为解决乡村振兴主导方向,培养了一批普惠金融试点实验项目,不断降低迭代和试错成本,探索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路径。

这不仅为全国各地普惠金融改革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普惠金融改革案例,为世界各国普惠金融发展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故事。(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