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9:02:54 来源: sp20241123
2月1日下午两点多,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大湾村的小广场上热闹起来。
广场上临时搭建了一个舞台,下面摆满了桌椅,桌上大都放着“孝老桌”的桌签,老人穿着苗族盛装、戴着高高的苗帕就座。
他们在等待一场不寻常的晚会。这场主要由当地返乡大学生、返乡青年筹备的“村晚”,主题是“孝老爱亲”。
贵州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大一学生余汇受邀担任女主持人,她又邀请一同参加过艺考的同学当男主持人。
大四学生杨彬柯就读于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她冒着寒风,穿着墨绿色的短袖晚礼服,用嘹亮的女高音唱了《寸心》《越来越好》《我和我的祖国》。
龙苡荨曾担任过松桃县大学生春晖服务社副社长,“村晚总导演”龙洁勇希望她也出个节目。龙苡荨和几个爱跳舞的朋友一商量,选了歌曲《万疆》作为背景音乐,花两天时间排了一场古典舞。
演出这天,气温只有四五摄氏度,天空阴沉沉的,风一吹更冷。但这不妨碍人们的热情。
“村晚”名副其实,充满了“乡土味儿”。
在与观众互动的环节,两名主持人没上台,而是站在观众身边宣布了互动规则。几名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跟在主持人身后,一手拎着一条大鲤鱼——当天早上,他们从镇上买来20条大鲤鱼,每条有五六斤重,作为互动奖品。
“谁会用苗语说一句‘新年快乐’?”“‘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谁能说一句关于孝心的诗?”孩子们簇拥在两名主持人身边,抢着回答问题。余汇特意找了几位老人提问,一旁的年轻人将主持人的普通话翻译成苗语,再将老人的苗语翻译成普通话——大鲤鱼如愿送到老人手里。
最后一个节目是4名歌手唱《我和我的祖国》,龙洁勇做了个“散开”的手势,他们就走下舞台,走到观众中央,跟观众一起歌唱。
这是余汇主持过的最特别的一场晚会。她说,排练时,互动环节、表演环节都按照传统的晚会模式,主持人、演员中规中矩地站在舞台上。但大家都觉得有些别扭,“太有距离感了”,于是商量着修改了互动模式和合唱环节。
余汇记得,她在高中、大学主持文艺晚会时,整场表演总是严肃、规整、不会出错。但这场“村晚”充满了意外。
“村晚”开始前,龙洁勇忐忑不安。因为担心下雨,演出日期直到晚会前3天才敲定。时间一确定,他赶紧开始找人。
龙洁勇在南京财经大学读大四,也是松桃县大学生春晖服务社社长。他在松桃县读完高中,到江苏上大学后,常常感觉自己并不了解家乡和乡亲们。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了,未来回家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少,他希望趁现在多为家乡的老人做点什么。
这场“村晚”也受到团铜仁市委的关注,将它确定为铜仁市2024年“春晖行动·孝老爱亲”示范活动。
“春晖行动”是团贵州省委于2004年发起的社会公益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动员社会力量,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在松桃县,春晖服务社的成员曾在一个暑假帮果农卖出40万斤黄桃,销售额达140余万元,也办过研学旅行、资助困难学子活动,在县里的青年群体中颇有号召力。
龙洁勇和团松桃县委书记杨政森敲定了“孝老爱亲”“家国情怀”“民族文化”等主题,市里和当地政府各支持了几千元,这场只有1万元预算的活动,大部分钱花到了舞台搭建上。
短短一天,节目单就凑齐了。参与这场村晚的,不少人是春晖服务社成员、“春晖使者”,或受过春晖行动资助的孩子。
由于时间匆忙,“村晚”甚至没有时间正式彩排,大家来熟悉熟悉舞台、练习走位,就算是彩排了。直到“村晚”当天上午,余汇才拿到演出服。这是一套红色的苗服,不巧跟舞蹈演员撞衫了。龙洁勇又到处找人帮忙,终于借到一套白色绣花苗服,但配套的头冠却没找到。
这场状况百出的“村晚”就这样开始了。有的舞蹈演员还要赶到下一个地方表演,于是临时调整了节目顺序。有家企业要给老人赠送食用油、大米等年货,干脆加了个捐赠环节。
舞台上忙着表演节目,舞台下也没闲着。老人坐在桌旁,边看演出边嗑瓜子、吃花生。一旁的空地上烧着篝火,几个村民把蒸熟的糯米拨到石臼里,年轻小伙抡起木舂打糍粑。他们显然不够娴熟,木舂不时砸到石臼上,引起一阵哄笑。戴着苗族头冠、穿着苗族盛装的姑娘也好奇地过来打糍粑。
下午三四点钟,舞台上的表演结束了,但又没有完全结束。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自告奋勇走上舞台,跳了一支现代舞,另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显然不会跳舞,也跟着上台蹦蹦跳跳。松桃县老年大学的阿姨穿着黑衣、围着大红围巾,又走了一场秀。
台下,年轻人把桌子拼起来,放上长木板,铺上塑料桌布,老人在两旁就座——这是苗族常见的长桌宴。几十米外,几口大铁锅冒着热气。大块的红烧肉、炖肉、猪血汤、刚做好的鲜豆腐,大盆大盆地端上桌。
篝火还在燃烧。对于从小生活在县城的杨彬柯来说,这场“村晚”是一次新奇又有意义的经历。余汇笑道:“花鼓打起来、篝火烧起来,年味儿就来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2月06日 01 版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