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8:08:06 来源: sp20241114
收藏于福建博物院的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收藏于福建博物院的宋建窑黑釉酱斑盏。
收藏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博物馆的宋建窑黑釉油滴束口盏。 图均为福建博物院提供
众多的瓷器种类中,建盏是独特的存在。建盏以黑彰显,深邃宁静,出窑万彩,闪耀在两宋时代瑰丽灿烂的人文星空中,经久不息。
建窑,是中国古代生产黑釉瓷器的重要窑场,亦是福建地区的代表性窑场,因位于宋代建安、瓯宁二县治所所在地建州而得名。建窑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后井村、池中村一带,因此建窑也称“水吉窑”。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兴盛于两宋。建盏是建窑的代表性产品,器型特点为口大足小,形似漏斗,以束口盏最具特色。整体风格朴实稳重,造型饱满刚健,富有优美的曲线变化,是福建地区陶瓷生产悠久历史与精湛工艺的象征。
建盏的釉面复杂多变且具有唯一性,其釉面纹理均为烧制中自然产生,以黑色为标准分为乌黑、绀黑和青黑等多种,特征为釉层细腻坚致,具有较强的玻璃质感。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釉料自然呈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纹理,称为“窑变”。建盏的窑变花纹大致可分为兔毫、油滴、鹧鸪斑和曜变等种类。
兔毫釉是建窑最为流行的釉面,釉层中均匀呈现细密的筋脉,形状如兔子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故而得名。宋徽宗《大观茶论》评价,“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蔡襄诗云:“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这些都体现了宋人对“兔毫”的推崇,符合平淡乃绚烂之极的宋代美学思想。
“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黄庭坚诗文所指的是釉面似鹧鸪鸟胸前正圆如珠洁白羽毛的鹧鸪斑釉面,可见闽中造盏,黑色底釉面散落着白色斑点纹,形成强烈的颜色对比,加之斑点大小和疏密程度的自然变化,更突显了釉面的立体感。
油滴指建盏内仿若沸腾的油点滴漏于釉面,黑色釉面上浮现出金黄色或银白色的斑点状结晶,俗称“金油滴”“银油滴”。油滴釉的斑点较小且密集,与大而疏朗的鹧鸪斑釉相区别,视觉上好似繁星点缀于黑色的夜幕之中,有文献称其为“星建盏”。
件件建盏皆因自然,但曜变建盏是建窑瓷器的名贵品种,可遇不可求,呈现为釉面散布大小不一的稀疏空心状斑点,斑点外缘随光线散发出红、绿、天蓝等彩色光晕。光晕之外是流光溢彩的竖向丝毫,色彩丰富且具有立体感,犹如天上的群星聚落成群,浩瀚深邃。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事生茶具,建盏则是因茶而生、为茶而容的典型器具,与两宋斗茶之风盛行密不可分。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的“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正是宋代文人闲适雅致生活的体现。评定茶沫,标准系以“色白为贵”,而黑釉建盏与点茶时掀起的白沫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兔毫、鹧鸪斑、油滴等纹饰让茶水焕发出明快光彩之态。
南宋晚期,随着福建地区黑釉瓷器生产中心的南移,以及市场需求、审美观念转变和饮茶风俗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建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历经近千年岁月沧桑,建窑建盏于20世纪80年代再度复苏。1979年成立的“恢复宋代建窑兔毫釉产品”科研攻关小组,历经一年多的反复试验探索,终于成功研制出仿宋兔毫盏。此后,油滴釉、鹧鸪斑釉、曜变釉等品种陆续复烧,失传数百年的建盏工艺终于重现光彩。
与古代建盏相比,现代陶瓷科技不仅提高了建盏的成品率,在釉面上也突破了传统的黑色局限,出现了新的肌理,釉面层次更加丰富明亮,晶体效果更是炫目多彩,进一步提升传统技艺的有效传承与科学创新。当代,建盏的艺术和审美更加趋于强烈与个性,使得建盏创作更注重个性化、情境化和多元化,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美观性。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建盏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建阳全区注册建盏企业和个体将近1万家,从业人员超6万人,产值逾70亿元。建盏已然成为闽北一域的地理标志和响亮名片,也成为建阳一区的富民产业和特色产业。
(作者为福建省文物局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本报记者王崟欣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2日 07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