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12-27 08:01:50 来源: sp20241227

原标题: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问计民生】

“逛博物馆去!”“在博物馆过大年!”“寒暑期打卡清单之热门博物馆一览。”如今,逛博物馆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新时尚。

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游客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其中,陕西、四川、江苏、广东、山东、河南、浙江、江西8省份博物馆接待游客均超300万人次。

“博物馆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旺盛需求?本刊特采访代表委员进行分析。

创新服务方式

提起“博物馆热”,江苏省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代表打开了话匣子。“参观者人数有700多万!”她欣喜地提起,今年春节期间,江苏省内博物馆接待游客数量创下新高。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博物馆热度不减,表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非常旺盛。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提质增效,是新的实践课题。”宋燕代表说。

“在我们文博领域,可以将‘高大上’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接地气’的科普内容,面对青少年打造精品研学课程就是一个重要手段。”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代表拿自己所在的博物馆举例,“青少年们来到博物馆,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5亿多年的生命演变,可以亲自动手挖化石,在显微镜下学习修复化石。博物馆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青少年认识科学、探索未知的需求也得到了极大满足。”

河南省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代表介绍了博物馆传播文化的新思路。“引领公众近距离鉴赏文物,能增强公众对文物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顾万发代表说,建议加大考古工地的开放力度,让公众近距离体验考古发掘过程。通过考古夏令营等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考古工作。

拓展服务群体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的服务能力,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委员曾多次深入工地,走进农民工群体进行调研。他今年的提案涉及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权益。“不少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较为健全,但很多农民工不了解相关服务信息。”辛广伟委员认为,“应努力保障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农民工集中的企业,要主动建立阅读书屋等文化服务设施。”

宋燕代表则把公共文化服务的目光投向了儿童群体。她建议,将“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列入“儿童友好城市”发展规划,针对儿童好动、爱玩等特点,布置更多趣味性强的儿童专区,开办儿童特展,增加儿童讲解服务和互动区域等,让儿童在游戏中开展趣味探索,让博物馆变得更亲近儿童。

优化服务内容

文化惠民演出中,群众爱看什么样的演出,创作者、文艺院团就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演出。对此,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委员说,“中国歌剧、中国舞剧汇集了多种艺术形式,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观众对舞剧《孔子》《李白》的热情追捧让我们看到,在文化演出领域,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有可为。”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队长阿拉腾达来委员服务基层近40年,创作了4部舞台剧、60多个歌舞曲艺作品,组织演出逾千场。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阿拉腾达来委员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乌兰牧骑的服务功能。

(记者 李晋荣 光明网记者 刘昊)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