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怡:文艺院团直播促进地方文旅融合

发布时间:2024-11-10 06:32:16 来源: sp20241110

  在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进程中,作为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艺术组织,地方文艺院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市场化路径。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大众文化生活的深度融合,以现场演出为活动形式、以线下场馆为活动地点的地方文艺院团,再度站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双演融合、双向互促:地方文艺超越地方

  相较于中央院团,地方性是地方文艺院团的显著特色。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得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远程体验并认同“他乡”的文化魅力,人与人、人与文化的关联可以超越地缘,以趣缘的形态达成。地方文艺的传播范围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地方,地方文艺的受众也不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居民。互联网创造了流动的地方性,通过网络直播,四川的观众可以爱着长沙的花鼓戏,江苏的观众可以迷上延边的盘索里。因此,把握地方性、塑造地方性、传播地方性成为了地方文艺院团以互联网赋能传统文艺、拓展艺术观众的关键策略。

  以直播为媒介,地方文艺持续面向非本地观众释放地方魅力,培养情感联结。数据显示,上百家文艺院团在过去一年中,通过抖音带来6800场团体直播演出,场均观众12671人次,直播演出覆盖41种非遗演艺演出类型,线下演出、线上演播“双演融合”的新业态已经初见雏形。直播加持下的地方文艺院团,虽然仍立足地方,却实现了服务全域。它们先是成功地把观众引入了直播间,进而将观众引入了千里之外的剧院。出于长期培育的亲近与热爱,直播间的忠实粉丝愿意不远万里,亲临演出现场,一睹主播的舞台风采。以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为例,该中心的直播观众人数达350万,相当于该中心2021年线下演出观众总数的70倍。其中,70%的观众来自湖南,30%的观众来自其他省份。该中心的直播组合“芳华弦歌”在长沙举办首场线下演唱会,吸引了不少外地观众专程赶来,彰显了线下演出与线上演播双演融合、双向互促的健康生态。线上直播间已然成为盘活线下剧场,改革传统业态,激发舞台生机的前沿阵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直播协同地方文旅

  地方文艺院团是地方文化的展演者与传承者,也是地方文旅产业链条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播为地方文艺院团带来了流量,“引流”之后如何“导流”,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在同类竞争中打造剧团“IP”,建构可持续的流量增长机制,并引导更多流量向上向善,是地方文艺院团面临的新挑战。

  事实上,院团直播、地域文化和地方旅游构成了彼此依托的一体三面。对于院团直播而言,增加粉丝黏性,谋求长期发展的要义,一方面在于对演员能力的提升和对节目质量的打磨,另一方面在于完善以语言、服饰、布景等文化符号为载体的互动内容。

  地方文艺院团的精神依托是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地方文化又集中彰显于当地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因此,为院团直播加入地方文旅元素,比如以当地风景名胜作为直播背景,或将对地方文化的介绍融入互动内容,都是深化地方特色的有效方式。以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为例,该乐团组建的“长安风乐队”主打古风大唐与西北风情,为观众提供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体验。借助地方文旅资源,院团直播的厚重性和符号性得到了加强,游客在直播间不仅观演,而且实现了文化观光。

  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谈及旅游活动的符号性:“游客在巴黎街头看见两人亲吻,因而他们在凝视之中捕捉到‘永恒的浪漫巴黎’。在英国见到一座小村庄,他们凝视的是‘正宗的古老英国’。”在直播演出中,观众通过主播艺人的言谈、服饰、歌舞,通过作为直播背景的地域风光,看到的是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在祖国一隅的奇妙凝结,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摇曳生姿的风土人情。在这个意义上,直播流量又反向带动了地方文旅的发展,在线上直播间看表演、聊文化、见河山,吸引着网民踏足远方热土,将那些媒介化、符号化的景观纳入个人视野。线上展演、线下旅游、文化传播融会贯通,游客是艺术观众也是文化传播者,外出旅行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景观打卡,而是旷日持久的心驰神往与不远万里的山水相逢。(文/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江怡)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