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2:23:17 来源: sp20250104
在日前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其中,要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基础设施扮演着什么角色?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存在哪些不足?该如何实现“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体系运行整体稳健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资源交易运行的“道路桥梁”,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居于枢纽地位,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建设规划,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所谓金融基础设施,是指为各类金融活动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系统及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为货币、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交易活动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体系,功能比较齐全、运行整体稳健。
202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对我国金融基础设施范围进行了界定。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包括开展集中清算业务的中央对手方)、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六类设施及其运营机构。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经济体已具备先进、高效的金融基础硬件设施,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金融基础设施是否自主可控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稳定性、运营和资本效率、风险防控、国家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建设金融强国,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需要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以进一步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稳健高效运行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到金融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因此必须要实现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对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值得肯定的是,近些年,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断提速,以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为例,在国际同类系统中已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我国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已支持企事业单位大额资金汇划、金融市场交易、居民个人零售支付等多类支付场景,满足了不同时间、金额、币种的跨行清算和使用多类支付工具进行资金结算的需求,已成为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23》显示,2022年,我国支付清算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稳健高效运行,交易量实现较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和其他支付系统运行稳健,全年共处理支付业务1.06万亿笔、金额10877.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5%和15.09%。其中,银行行内支付系统全年共处理业务188.60亿笔、金额2183.0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6.21%。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尽管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要实现“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目标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副教授、金融与法律研究室研究员戴新竹表示,“自主可控”要求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不仅要具备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实现在软硬件研发、数据储存处理传输等方面自主可控,还要具备国内标准制定、制度建设,以及专业核心人才的自主可控,更要积极参与国际监管合作与标准制定,提高话语权,确保在国际合作、金融基础设施跨国联接中具备自主可控。
“现阶段,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聚焦性、针对性的政策指引,监管较为分散,标准不统一,多头联动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尚显不足,数据治理及金融科技监管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身份认证对数据治理的支撑能力不足,影响了可信数据应用的规模化拓展,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不利于促进数据协同及认证服务推广。”田轩坦言。
田轩进一步提出,比如银行系统,征信体系不健全、数字化转型工具不完善,尤其是农村地区新型基础设施投入不够、信息化手段不完善。资本市场仍存在市场分割现象,与国际市场衔接不足,交易所、中央交易对手、交易数据库等部分金融基础设施盈利模式不够市场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人民币国际化生态体系不完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路径尚不成熟,跨境监管与国际市场尚未同轨等。
即使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支付清算基础设施领域,专家也认为有进一步完善建设的空间。“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支付结算等金融设施体系对信息科技依赖度更高,需要从软硬件等方面提升自主研发水平,既要保障支付结算效率稳定提升,又要保障稳定性,确保安全稳健。”娄飞鹏认为,目前在这方面我国还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创新以提高国产化水平。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系统也需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更好服务对外开放。
更好发挥防风险功能
“金融基础设施在平衡金融市场中风险与效率的矛盾、控制结算风险、探测防范化解各类市场风险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唐彬表示,中央结算公司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一个中枢,天然具有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特征,对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上,唐彬介绍,中央结算公司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持续提升自主掌控和安全保障能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防范供应链断供风险,安全有效应对攻击和威胁。一是强化底层规划设计,制订企业级架构蓝图;二是开展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信创第二平面建设,保障供应链安全;三是坚持合规实战“双轮”驱动,推动安全工作持续改进;四是深化“三位一体”的网络安全平台建设,持续加强网络安全核心能力;五是聚焦四大重点方向,提升安全自主可控。
如何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田轩建议,尽快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提高合规内控系统信息化要求,进行强制性风险披露要求,并提高违法违规处罚力度;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完善业务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与引领市场需求;加大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人民币跨境支付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推动信息网络、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其他经济数据生产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打造更高权威的金融数据聚集枢纽和领先的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要素的多向赋能。
戴新竹认为,未来一是要从法律上充分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地位、功能,推动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管框架;二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好协同高效支撑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三是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国际监管合作,提高国际话语权。
“此外,金融基础设施机构要不断加强自身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强化对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在内的各类风险因素的监测、识别、评估和处置能力。”戴新竹表示,金融基础设施机构要探索建立更加具有韧性的恢复计划以及有序处置计划,提高核心技术的能力,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