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新城德令哈

发布时间:2024-11-22 11:22:49 来源: sp20241122

  德令哈,一座遥远的戈壁新城。它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要津,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南丝绸之路主要驿站,更是柴达木盆地生态绿洲农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到了德令哈,一定得去柏树山看看,那儿山势嶙峋,危崖林立。除了被称为国宝植物的青海云杉,举目还可见百年以上树龄的祁连圆柏。蓊翳古柏,沿着连绵不绝的山脊线往巅峰生长,又在高寒地带裸露的坚实花岗岩缝中扎根,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大地盆景样风光。山间溪流淙淙,山中有藏野驴、野牦牛、马鹿、林麝、棕熊、旱獭等,大多为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最近几年,原本只在海拔四五千米雪线活动的雪豹,也不时现身两三千米的柏树山麓。

  除了看山,还要看水。巴音河,这条纵贯市区的内陆河流,宛如一条蓝色的绸带,在戈壁之中蜿蜒流淌。它源自祁连山脉,全长三百多公里,最终注入褡裢湖。夜晚,当华灯初上,可凭栏欣赏巴音河畔的旖旎风光。诗人赞誉它为“诗歌汩汩的河流”,它那清澈亮丽的水面倒映着星空和城市的灯火辉煌,好似一幅流动的画卷。

  河水潺潺,如细语轻吟;湖水宁静,如明镜涵虚。在德令哈西部的怀头他拉草原上,可鲁克湖与托素湖,合称“褡裢湖”,一小一大,一淡一咸,相映成趣。两湖如同两面明镜,镶嵌于茫茫草原和浩瀚戈壁之间,青藏铁路恰好从两湖之间穿过。

  可鲁克湖水草鲜嫩繁茂,众多珍禽在此筑巢栖息。四十年前,可鲁克湖畔的人们尝试饲养鲤、鲫、鲢、鳙、青、鲳等鱼,然而规模难成。直至二十年前,水域环境得到改善,养殖技术亦有所进步,中华绒螯蟹遂于此安家,填补了我国在高寒戈壁地区人工养蟹的空白。如今,此蟹膏肥肉美,已成当地特产。

  托素湖则是另一番景象。这是一个内陆咸水湖,与可鲁克湖距离非常近。除了河道入湖处有稀疏的芦苇和少量的浮游生物外,湖岸几乎没有水草,只零星生长着一些耐旱植物。

  然而,在托素湖东的白公山下,有三个自东向西并列的洞穴引人注目。洞口附近有十几根粗细不一的铁管插入山体沙石内部,有的竟然长达百米。这些铁管的存在是一个谜团,专家们推测它们已经存在了很久。这不禁让人展开想象的翅膀:远古时代,人们是用何种智慧,将这些铁管插入山体的呢?

  再向前走,距城区十几公里,有个柯鲁柯镇。柯鲁柯镇原本是德令哈农场场部。德令哈农场是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国有农场之一,曾被誉为“柴达木的粮仓”,创造了小麦、洋芋、青稞、油菜的高产奇迹。当年,农垦大军来到这里,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的壮举。

  快速发展的经济让城市变得更有力量,但如果没有诗歌来抒情表意,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可能还不太细致。德令哈人爱诗,诗歌景致遍地开花,不仅有古代诗歌文化长廊,也有诗歌主题公园、诗歌广场和街头诗墙。德令哈以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家庭、进景点的“诗歌七进”为载体,浓厚的诗歌氛围氤氲全城。

  现在的德令哈,早已不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而是高楼林立,城区道路宽敞,有雄伟的体育场和各类文艺活动场馆,戈壁新城的风貌映入眼帘。当夜幕降临,听街头传来的阵阵歌声,然后循着烟火味走进夜市,蓦然发觉,这不就是我们追寻的放飞心灵的地方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7日 0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