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只破壳而出 濒危物种瓯江鼋迎来“重生”

发布时间:2024-11-25 09:40:45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丽水8月26日电(奚金燕 蓝伊旎 寿忆梦)8月26日10时48分,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的浙能滩坑水电站内,第100只瓯江鼋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内破壳而出、平安降生,标志着通过人工助孵技术繁育的瓯江鼋形成种群规模,这是瓯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事业的重要成果。

瓯江鼋宝宝在浙能滩坑水电站破壳出生。 寿忆梦 摄

  保护鼋对维护水生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鼋作为—种古老生物,迄今已生存1.75亿年,在自然界的数量远比大熊猫少,故有“神兽国宝”“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誉,198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世纪,受采砂、修路、排污等外界因素影响,鼋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极度濒危。瓯江流域是鼋的故乡,从2000年开始,流域内拥有大鼋活动黄金水段的青田县,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鼋省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浙江省属国企,浙能集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2004年2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项目建设应重点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开展鼋、香鱼、花鳗鲡等水生生物增殖保护研究,建立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站,开展增殖放流,严禁放养外来鱼种”。为最大限度保护水库上下游生物生存环境,浙能滩坑水电站投资8000万元建设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并连续多年服务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

2022年8月出生的浙江瓯江鼋宝宝平均重达2斤半。 寿忆梦 摄

  鼋的繁殖力不强,且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2015年,被当地渔民误捕的瓯江鼋移交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寄养在生态环境优越的浙能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进行保护性繁育研究,自此开启了野生鼋的人工辅助繁育历程。经过7年精心养育,2022年7月4日,站内仿生态池里的雌鼋“贝贝”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连续诞下三窝百余枚受精鼋卵,并于当年通过人工助孵技术,成功培育出86只幼鼋,次年8月再添2只“新丁”。

浙能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站长叶承义查看受精鼋孵化状况。 寿忆梦 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曾于2023年9月对站内瓯江鼋“体检”,健康状况均为良好。据介绍,所有二代生瓯江鼋通过进一步适应性驯化养育后,一两年后就可以放养流域野外,自然繁衍生息。

  多年来,浙能滩坑水电站坚持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依托站内良好生态环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守护好一方蓝天碧水。在工程建设期间投资2亿余元建设分层取水、生态机组等环保举措,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生态型电站。电站所在瓯江小溪流域水质良好,为鼋的繁育成长提供了温馨家园。其间,电站还成立瓯江鼋繁育工作技术研究攻关专班,全力投入相关工作,连续三年顺利完成人工孵化且幼鼋保育工作,这在浙江省尚属首例,为瓯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事业作出扎实努力。(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