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1:34:24 来源: sp20241121
■ 社论
频发的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表明,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电池安全标准,已刻不容缓。
2月23日,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致15人遇难,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处起火引发。2月25日,北京丰台消防发布通报称,当天北京市丰台区一小区户外独立电动车棚内电动自行车起火,火灾原因初步认定为因电池故障引发。
频发的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问题的关注。据央视新闻报道,2022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已经完成了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目前正处于审查阶段,将于今年发布。
截至2022年末,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相当于每4人就拥有1辆电动自行车。这极大方便了公众出行,但与此相伴的电动自行车起火风险,也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而电动车起火,电池故障原因占了相当大比例。
在此现实之下,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电池安全标准,从源头遏止电动自行车起火风险,刻不容缓。
事实上,由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上升,以及相关起火事故持续增加,完善电动自行车电池标准已成为不少地方的共同行动。
如2022年,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就制定了团体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规范》,对电池组温度保护和过充电保护等33项安全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2023年11月,广州也发布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要求锂电池电动自行车触发热失控报警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应该说,在电池标准的制定上,地方先行是有积极价值的。一方面,为全国性标准的出台发挥了探索价值;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电池在使用中的风险,也与气候、气温、湿度等因素息息相关,这意味着电池质量要求难免会存在地方差异,地方标准的“因地制宜”很有必要。
但地方标准并不能完全代替“国家标准”。首先,各地的标准多是行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强制性不足。而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企业则有更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其次,地方标准可以因地制宜,但由于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划定底线,也有可能会出现地方因促进电动车产业发展和便于招商引资等考量而造成标准过低的问题。
因此,出台具有“兜底性”、强制性的电池国标,从源头提升电动自行车电池质量水平,以从根本上降低起火风险,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而随着强制性国标出台,不仅将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电池产业链,还能有效防范低标准乃至劣质的电池流入电动车行业。
诚然,电池强制性国标的出台,势必给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一定影响。但换个角度看,在目前情况下,质量标准越早出台,也就意味着相关企业和行业越早开启应对行动,并早日获得稳定的监管预期。
即便抛开防范电池起火风险的考量,创新技术、提升电池质量标准,也是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跨越的关口。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一步都宜早不宜迟。
当然,有效防范电动自行车大规模普及后所放大的起火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风险源头管控,还包括具有安全保障的充电基础设施的改善、用户科学使用习惯和安全意识的增强等,这些也都必不可少。
(新京报)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