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2:02:29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网 乌鲁木齐2月2日电(陶拴科 孟远)冬日的午后,记者走进“邹氏微雕”创始人邹本卫的家。室内的温度恰到好处,让人感到舒适与宁静。在他工作的长桌上摆放着10多件刚刚雕刻好的成品,有些是火柴盒大小、有些是茶杯大小,一旁还零散摆放着各种未完成的作品,展柜里一个不足2厘米大小的玉石雕刻成的观音佛像,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兴趣成就一生追求
今年80岁的邹本卫,幼年时随家人迁居天津,在天津求学。20世纪60年代支援边疆建设来到新疆,在工作之余,他钻研雕刻,利用碎石、煤块,将选材磨光打平、雕刻,越雕越有兴趣,随后更是一发不可收,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他被调到当地文化馆工作,来到文化馆艺术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仿佛鱼儿得水,在雕刻艺术的海洋里纵情遨游。
邹本卫(右)和儿子邹溪在研究刚雕刻完成的作品。受访者供图“选择一块合适的材质,用专业工具切割、精雕细刻。要完成一件复杂作品,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失之毫厘,便会差之千里”。邹本卫说。
在邹本卫的雕刻台上,摆放着10余把大小不同的刻刀。雕刻不同部位,需要不同的刻刀,每一刀都需要精准合适。选材的形状、纹理都不同,所以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微雕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邹本卫的微雕作品,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化典故,以文人画入石刻,凸显传统人文关怀。
“邹氏雕刻工作室”的作品,石头上雕刻的山水人物。受访者供图除此之外,他的作品与当地生活也息息相关,以天山脚下的各种景物为题材,如天山、雪峰、怪石、清泉、古树、劲草等,具有鲜明的边塞风味。
“邹氏雕刻工作室”展柜内摆放着已经完成的艺术品。受访者供图毫厘之中的万千气象
邹本卫说:“雕刻每件作品都要用心,每件作品的成功,恰似一个成功人物,真的需要细思精雕。”
“邹氏微雕”主要以福建的鸡血石、内蒙古的福黄石、新疆伊犁石等为材料。他亲自去当地采购,挑拣,确保石头本身就很特别。为了能保留石头原状,雕刻文字太长就得顺着石头缝隙延伸,虽然增加了雕刻难度,但是作品会更加完整,显得格外神奇。
“邹氏雕刻工作室”的作品,石头上雕刻的山水人物。受访者供图一件工艺品,每一刀都是手艺人用心孕育的,承载手工艺人的审美情趣与技艺水平。邹本卫介绍,雕刻作品时,他常常全神贯注,沉浸其中一气呵成。整个过程运刀稳、准、狠,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的笔意和刀法达到完美的统一。
由于年事已高,邹本卫雕刻的时间很少,技艺传承给儿子邹溪,目前大部分微雕作品都由儿子邹溪完成。
在邹本卫谆谆教导下,儿子邹溪十岁开始学习石雕,1995年去天津美院特种工艺班学习,之后跟随父亲开启微雕艺术创作。20多年来他在石头、玉器、木材等材料上微雕书法与篆刻水鸟绘画作品达400余件,一部分作品被游客购买收藏。如今“邹氏微雕”已经成为天山天池风景区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
记者看到,在“邹氏微雕”工作室,邹溪正低头专注地雕刻着手中的一件作品,他的神情专注,刀尖在石头上游走,每一次落下都准确而有力,仿佛在演绎一场无声的舞蹈,其微雕作品细腻入微,人物、山水、花鸟等元素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邹氏雕刻工作室”内,邹溪正在微雕创作。受访者供图向公众普及微雕知识
“邹氏微雕”在微雕创作中不断磨砺和升华,2013“邹氏微雕”入选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邹溪也先后被评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和“自治区高级民间艺术师”。
2024年1月第十一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系列活动年俗非遗活动上,邹溪给青少年进行微雕知识培训。受访者供图跟随父亲20多年来,邹溪的微雕技艺逐渐精湛:“每件作品不仅在创意上要细致揣摩,更要在布局和意蕴上把握得当,根据材质的不同,雕刻作品的艺术也不相同。”邹溪说。
微雕由于雕刻面积极小,只能在放大镜下工作,在雕刻时要神思集中:“每次雕刻作品一定要静下心来,有些材质很小的作品,要凭眼力、手感、意念一气呵成。”
微雕作品中综合了很多技艺,刀工、书法、绘画等艺术。在邹溪平时闲下来,还要不断研习书法作品。
“邹氏雕刻工作室”的作品,石头上雕刻的山水人物。受访者供图谈及今后,邹溪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去教授热爱微雕这门技艺的学生。“在不断培养有兴趣的学员,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古汇今将微雕文化很好传承下去。”
邹溪在当地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微雕知识,提高人们对微雕艺术的认知和兴趣。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微雕艺术。
“邹氏雕刻工作室”的作品,石头上雕刻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受访者供图邹溪认为,只有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微雕艺术永葆生机。于是,他尝试将微雕技艺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现代感的作品。(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