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古建筑引领新潮流

发布时间:2024-11-27 23:14:17 来源: sp20241127

  守正创新,古建筑引领新潮流

  ——安徽安庆探索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新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安庆是有大遗址的地方!”2023年11月,中国安庆20世纪建筑遗产文化系列活动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考察时感慨。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城区古建筑共有262处,其中文物建筑49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筑54处、历史建筑159处。行走在安庆,近现代建筑遗产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针对安庆城区古建筑“量大、点散、规模小”的特点,近年来,安庆注重立法先行、着力修缮保护、坚持项目促保、守正传承创新,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前言后记”安庆劝业场店等一批古建筑活了,火了,走出了一条独具安庆特色的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新路。

  1.“保下来”,使出“绣花”功夫

  万里长江此封喉。

  长江文化哺育滋养的古城安庆,底蕴深厚、遗存众多。步入新时代,如何保护利用好古建筑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面对课题,安庆给出态度——不做则已,做就做好,不留遗憾!

  为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安庆市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2009年至今,共公布了7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36处历史建筑(其中城区262处),对所有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并按要求建档挂牌保护。与此同时,《安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30)》《安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划办法相继出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安庆市大观区大观亭街区素有“皖省第一名胜之区”美誉,不大的街区内,坐落着两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文物保护对象、21处历史建筑,包括严凤英旧居、邓石如读书处等。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加快,加之曾经缺乏有效整治,大观亭街区内新旧建筑犬牙交错,不少住宅存在各类隐患,比如居民大都在封闭走廊、天井里做饭,房屋渗漏严重等。

  “2017年,大观区把街区改造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采取‘只征不拆’的方式,实现街区内219户居民出棚进楼,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大观区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搬迁完成之后,这片建筑迎来了“精雕细琢”。

  譬如墙,用的都是小青砖。针对外鼓严重的墙面,手工将外鼓的砖一块块取下来,能使用的继续使用,酥碱超过两厘米就作废,用其他砖替补;譬如瓦,用的都是老瓦。老瓦不仅透水性好,而且从视觉上看,色调更加深沉、柔和;譬如柱,也是直接用老柱,仅替换腐烂的部分。

  就这样,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共使用了10万块古砖、67540片老瓦,用“绣花”功夫完成了姜氏老宅、张家药铺、严凤英旧居、邓石如读书处的修缮。

  在流年中历尽繁华与衰落的皖省名胜,如今又一次站上了时代新起点。

  2.“活过来”,古建筑迎来新生

  古建筑,承载着一座城的魂。

  安庆近代史陈列馆、安庆邮政文史馆、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西城记忆体验馆……经过精心修复,安庆城区一座座“沉睡”已久的古建筑重获新生,再次融入城市发展律动。

  位于安庆市迎江区的太平天国英王府原屋东宅经过“修旧如旧”,现在转身成为安庆近代史陈列馆。步入修缮后的英王府,院落左侧为金田起义浮雕墙,东侧屺园内展示着太平天国主题壁画。整个陈列通过“经年砺新 自强之路”“百行兴业 自强之基”“烽号敢行 自强之翼”“笔墨向新 自强之魂”四部分,展示近代安庆的波澜壮阔。

  “馆里陈列的一个个鲜活风云人物和历史事件,无不展现安庆所承载的厚重近代史记忆。”负责英王府修缮布展工作的迎江区宜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汪国斌介绍,造币厂办公楼、太平天国望楼台座等历史建筑也将得到进一步修缮。

  人民路633号——安庆原新光电影院旧址。作为安徽全省最早成立的专业电影院,在当时,电影院生意红火、一票难求。遇到好电影,即便通宵放映,还是排起长队。

  但随着市场冲击,曾经风光无两的新光电影院逐渐没落。2006年,这处历史建筑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结合,被成功改造为安庆黄梅戏会馆。会馆古色古香、质朴素雅,飞檐雕栏中沁出浓郁的戏曲韵味。会馆分为两部分,前区为公益性艺术展厅,中心为演出厅,可容纳200多名观众。

  位于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的严凤英旧居,一样深深承载着厚重的黄梅戏文化。目前,旧居修缮工程已完工,未来将成为黄梅戏文化展示和严凤英戏曲生涯展陈馆,打造“小而精”的精品文化场馆。

  修缮一新的历史建筑,也为以文化人提供了丰厚条件,“在深度挖掘区域地方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将区域历史文化纳入教学课程,编写了地方文化读本,布置了参观老街老巷和历史建筑等实践作业。”迎江区教体局办公室副主任方迪介绍。

  夜幕至,灯火起。在安庆黄梅戏会馆,年轻的黄梅戏演员正在后台上妆,黄梅戏《路遇》开演。建筑之美与戏曲之美在这一刻并蒂绽放。

  3.“火起来”,是历史也是潮流

  一座书店,何以成为游客首选“打卡地”?

  “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在安庆市人民路步行街上,矗立着一座青砖扁砌、白泥勾缝、木顶黛瓦的三层西式老建筑,这里是“安徽劝业场”旧址,也是安庆目前保存最大、最完好的十大近代历史建筑之一。

  2014年,安庆市启动劝业场修复工程项目,劝业场重现往日风姿。经过修缮的老建筑,如何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保护性开发,实现“活化”利用?

  就在这个时候,安庆“邂逅”了皖新传媒。2016年,安庆以“前6年免收租金”的优惠条件,将劝业场租赁给皖新传媒开设综合性书店,冠以“前言后记”品牌。书店经营总面积1800平方米,图书种类1.2万种,已成为安庆的文化地标。

  2023年,“前言后记”再次改造升级。“我们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维持建筑旧貌的基础上,对门店进行了白蚁防治、屋顶修补和木地板更换等改造。同时,增设安庆本土作家专区,用作品讲述安庆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讲好发生在安庆的故事。”“前言后记”安庆劝业场店负责人杨志宏介绍。

  穿越历史的烟尘,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的劝业场变身为“最美书店”。

  安庆是长江沿线重要工业城市,2019年,乘着长江大保护的东风,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及油气输送管线整体迁建项目正式启动,长江岸边的安庆石化港贮油罐区由此退出安庆工业历史舞台。

  “对彼时的观照,最重要的就是锚固工业记忆、锁住历史余温。”油罐生态文化中心总设计师、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吴敏认为,“面对独具特色、承载记忆的工业遗存,我们尝试结合安庆城市发展方向与市民需求,因地制宜为其置入新的生态文化功能,延续城市记忆。”

  为了这份“工业记忆、历史余温”,吴敏细细收拾“城市记忆的小碎片”:4只油罐、1组老建筑、117米石化管廊及基桩、153米管沟,还有一些检修梯、游标尺,甚至一个小小的螺栓……它们作为近现代工业文化的缩影被妥善保留、精心改造,化身成为工业、艺术、文化相融的“一馆两中心”,即安庆市图书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生态湿地公园。4只庞大的储油罐保留了原始的视觉冲击力,与新建建筑空间体在视觉上清晰地构建着“新”与“旧”的张力。

  冬日暖阳下,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远处,耸立在江岸的船形建筑,迎着江风,似欲破浪而出。

  (光明日报 记者 丁一鸣 常河)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