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3:42:39 来源: sp20241230
图为尼尔·布朗索德在斯波德博物馆。帕特里克·谢德-西蒙兹摄
审视英国陶瓷制造被遮蔽的历史,重新连接当代观众与本土陶瓷工业,唤起当地陶瓷文化复兴的重视……近日, 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陶瓷学教授、国际知名陶艺家尼尔·布朗索德推出的《过时与更新》陶艺展吸引了众多当地人来观展。
“我出生在这里,当地的陶瓷生产业伴随着我成长。 我的家人都从事陶瓷行业工作,所以我无法逃避陶瓷就在我身边的事实。 这片土地承载着数百年的陶瓷业,社区、家庭以及所有从事陶瓷行业工作的人们的伤痕。”近年来,布朗索德在研究英国陶瓷之都——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去工业化的影响,主张借鉴中国瓷都景德镇转型发展之道,重振和复兴英斯托克的陶瓷产业。
今年10月他受邀参加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的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会议,期待加深对景德镇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他希望未来未来通过陶瓷这一多功能媒介继续深化中英之间的文化交流。
土生土长 追问悠久的陶瓷历史
图为尼尔·布朗索德在斯托克检查陶土。帕特里克·谢德-西蒙兹摄
人民网:北斯塔福德郡的特伦特河畔斯托克被誉为英国陶瓷之都。您能分享一下当地的陶瓷历史吗?
尼尔·布朗索德:到1800年,斯托克的全球陶瓷出口已经媲美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业之所以在该地区发展起来,主要是当地有用于烧制陶瓷粘土的长焰煤。 对该地区陶瓷业有深远影响的是两位荷兰银匠,1690年代移民到斯托克的布朗伍德地区,这也是我长大的地方。他们将金属加工知识转移到陶瓷生产,并用当地丰富的红赤铁矿粘土来仿制当时来到欧洲的中国宜兴茶具。 然而,随着18世纪初中产阶级饮茶的增加,受中国瓷器影响的白色器皿成为流行时尚。随着乔赛亚·韦奇伍德和乔赛亚·斯波德等先驱工业家在生产中引入新的设计和创新以满足时尚需求,北斯塔福德郡的陶瓷行业蓬勃发展,该地区被打造为全球生产中心。
人民网:我们都了解,中国丰富的陶瓷文化深深影响了西方,例如这里的斯波德工厂因对仿制中国青花瓷而被熟知。您在该领域进行了哪些研究?
尼尔·布朗索德:陶瓷历史是一部以全球交换为主导的历史。随着商品的交易,陶瓷行遍世界各地;随之引发模仿浪潮。唐代制造的高烧白陶器和瓷器被运往中东,在那里受到高度重视,并使用9世纪伊拉克的原材料进行复制。为了模仿中国瓷器的白色,陶艺家将锡引入低烧釉中,并用钴颜料装饰来增强釉料,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中国青花的早期迭代。
马可·波罗通常被认为是13世纪末第一个将瓷器引入西方的欧洲人。 随后,欧洲人在无法获得关键成分(瓷土、瓷石)的情况下努力制造瓷器,从而导致了“软膏体”坯体的发展。18世纪末的英国,斯波德工厂发明了骨瓷,这种精美的白色半透明瓷器成分有高达50%的动物骨头;以及模仿昂贵的中国出口瓷器开发出蓝色釉下印花。北斯塔福德郡的工业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中国陶瓷的模仿和吸收,以满足17世纪和18世纪新兴的饮茶文化。
作为斯塔福德郡大学的教授,我有幸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侯铁军教授一起工作,2019年在斯波德博物馆进行研究,探索中国陶瓷与北斯塔福德郡生产的陶瓷之间的联系。 在前斯波德工厂发现了一系列中国瓷器碎片,侯教授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它们的风格和起源,以及对工厂生产的早期青花原型开发的潜在影响。 我希望通过未来的文化交流来扩展高水平的合作以及共享新发现。
我们目前所在的斯波德工厂所在地,已运营了近230年,直到2008年停止生产。前斯波德工厂仍然是英国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文化复兴。 目前我所做的大部分研究就是尝试让人们更加认识到那些已经发展起来并代代相传的知识和技能的复杂性,而它们正濒临着失传的危险。
东西交流 复兴斯托克陶瓷文化
图为尼尔·布朗索德在工作室。帕特里克·谢德-西蒙兹摄
人民网:全球化对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的陶瓷生产有何影响?
尼尔·布朗索德:在过去三十年,全球化经济的重大转型,对斯托克的陶瓷产生了巨大影响,该地区的制造商将大部分陶瓷生产转移到东亚地区。这里工厂关闭,产量大幅度下降,并打破了代代相传的技艺传统。我认为,斯托克可以向景德镇这样的地方学习,它们有相似的传统、工艺和陶瓷业基础。景德镇在1990年代中期也经历了去工业化,但这座城市及其陶瓷工匠已经能够重塑自我。 我相信,正如景德镇所取得的成就一样,如果在斯托克建立一个类似陶瓷卓越中心的平台,将传统工艺的传承和新技术的开发结合起来,是有机会重振生产,并促进当地陶瓷行业焕发新生。
本月我将受邀前往景德镇陶瓷大学参加一个文化遗产会议。我期待看到新的科技是如何被这座陶瓷之城所应用。据说景德镇的一切甚至路灯柱都是由陶瓷制成的,无处不在弘扬当地悠久的陶瓷历史,这正是斯托克所需要的。
我认为,了解景德镇当地的历史和物质文化遗产颇有益处,会让我回到英国后用新方式来思考。文化交流对我作为艺术家和研究者的工作至关重要,让我能体验其他可能性的存在,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创造。
人民网:您的作品曾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莺歌陶瓷博物馆、韩国陶瓷基金会等世界领先的文化机构展出,还曾受邀前往陕西富乐国际陶艺中心创作和交流。中国之行给您留下哪些难忘的印象?
尼尔·布朗索德:2008年,我和十来名英国艺术家一同受邀为富乐国际陶艺中心的英国馆创作作品。16岁时,我在韦奇伍德工厂开始了学徒生涯,回到集体工作的空间是我一直想做的。 起初,我着迷于记录工厂用来制作唐代建筑家具复制品的技能。我最终见到了模型和模具制造商,尽管他们的方法与我的方法仍然非常不同,但观察他们的材料和工艺知识还是很有趣的。我们之间有语言壁垒,但我们可以通过陶瓷工艺语言来交流,从而获得相互尊重。
斯托克陶瓷工业的起源主要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上,功能形式和图像被模仿、改编和同化,创造了新的传统。 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当很少有西方人前往中国并亲身体验中国时,文学叙述、图像和商品是文化交流的手段。斯塔福德郡中国风的早期例子中现实与幻想的结合仍然是一个持续的魅力点。当时的复制品大多缺乏明显的材料知识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富乐国际陶艺中心时,我开始模仿富乐工厂制作的复制品,探索陶艺创作中的临摹文化。这里的作品带着某种原始、古朴与纯真,又保留了美妙的本质。
人民网:对您来说,中国陶瓷最迷人的地方是什么?
尼尔·布朗索德:就中国陶瓷而言,坦白说我无法选择最喜欢的时期,因为中国拥有如此广阔的文化历史。 我对唐代作品唐三彩很着迷,它通过丰富的彩色铅釉的流动性将工艺与偶然性完美结合。对我来说,中国陶瓷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其构思和制作过程中蕴含的工艺、独创性和人文底蕴。 陶瓷工艺源自经验主义——基本上是通过反复试验,坚忍不拔地追求完美。在中国陶瓷工艺和及技法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同时也是文化认同的延续。
(责编:曹欣悦、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