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前部长:享受了70年“特权”的美国,该学会接受新现实了

发布时间:2024-11-21 19:28:45 来源: sp20241121

  9月22日,联合国未来峰会召开。有人说,这是一个重申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联合国宪章》的既有承诺,重振会员国之间多边合作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次峰会至关重要,有助于全球各国重建信任,发挥国际合作潜力,以应对当前问题和方兴未艾的新挑战。其主要推动力显然是以《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和《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等既定框架为基础的方法和战略。

  全球普遍意识到人类面临危机的紧迫性。为响应国际社会重建全球治理的号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我们共同的议程》中明确指出了各种挑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然而,行动缺位仍然是当前阻碍各国采取应对措施的关键因素。

  全球治理不力的症结并不难诊断。关键问题在于,尽管世界已经迈入多极化时代,但过去七十年来一直领导世界的霸主尚未适应这一新变化。曾以美国单极霸权为特征的全球治理模式,如今正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已经无法应对眼前的新挑战和人类日益提高的期盼。然而,这个霸主仍在竭力维护其已日薄西山的全球霸权地位。出于焦虑,它不允许竞争对手超越自己,也不允许竞争对手提供任何被视为挑战其权威的公共产品。

  一个明确的例子是罗伯特·达利提到中国时的言论。作为美国前外交官以及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的主任,他曾说:“美国必须确保自己在安全方面没有竞争对手。它必须限制中国的增长,即使这意味着让人们重新陷入贫困。”在美国所谓的“野兽派哲学”眼中,中国对美国构成了“制度性挑战”,因此必须予以遏制。

  在此背景下,达利并非唯一发出如此强烈忧虑的人。美国官员们毫不掩饰地把打压中国的发展定位为国家战略。美国将经济制裁和惩罚性关税当作武器,肆意加诸于对手,正是这种打压策略的体现。由此可见,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而美国则对此越发感到不安。

  然而,这种打压策略对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而言毫无意义。何况中国一再将中美关系定位为“伙伴”,而非“竞争对手”或“制度性挑战者”,更遑论会对美国构成“生存威胁”。

  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利用霸权地位遏制中国的全面崛起,已令其他国家陷入困境。弱势国家在中美地缘政治博弈中普遍被迫选边站队。这种带给“全球南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困扰,始于美国将其外交政策重点从西亚和欧洲转向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事实上,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制定“重返亚洲”战略开始,美国即已将中国视为政治和经济上的潜在竞争对手,对抗的意图也早已日益显现。

  与此同时,中国与日俱增的自信,也被美方视为安全威胁,促使它进一步在中国周边加强其威慑性的军事部署。美国及其盟友的军舰在中国家门口屡次以“航行自由”为名耀武扬威,现已成为了一种“新常态”。而美国近年来新组建的多个小多边安全联盟,更是明显地针对中国,并在其“印太战略”框架下,为北约在亚太地区的扩张预作铺垫。

  当美国将其长臂管辖延伸至中国领海,势必会激起中国的不满,这不利于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打击非法药物滥用等领域的合作。由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当前的问题与方兴未艾的挑战,因此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对其共同应对挑战的合作方向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指望一个崛起的大国——如中国,与一个执意压制它的霸权对手合作,未免过于天真。美国试图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以“竞争、对抗、合作” (Competition, Confrontation, Cooperation) 的 “3C”政策同中国打交道,其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傲慢之举。

  “美利坚治世” (Pax-Americana) 让美国享受了七十年的“例外主义特权”;现在它应该学会接受一个新的现实:霸权地位是不可能永恒的。美国无权自创一套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以取代《联合国宪章》。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申《联合国宪章》的重要性正当其时。

  当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缓慢,只有17%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望实现,7亿多人仍在极端贫困中挣扎,而美国及其盟友却仍然为了遏制中国的影响力,把打压中国列为优先事项,大幅增加军事开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资源的错配。

  值此人类共同挑战日益增多之际,重振多边合作刻不容缓。全球可用的资源和举世之智都应该汇集起来,以缓解全球挑战,造福人类。然而,美国却采取“小院高墙”政策,进一步限制尖端技术领域的对华交流。

  在当前背景下,由美国主导的西方无差别“去风险化”政策尚未受到遏制。这一外交托词旨在掩盖美西方对华“技术脱钩”的真正意图。一场全面的“技术战”已迫在眉睫。

  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未来峰会及其雄心勃勃的议程,为国际社会带来了一线希望。毕竟,在全球信任缺失、行动缺位的当下,各国对世界议程的坚定承诺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Elephant in the room"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王永琪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