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3 16:46:42 来源: sp20241213
中新网 郴州3月26日电 (刘曼)去“网红”打卡地高椅岭,看灰坝山沟如何变成碧水丹霞;在没有银矿的“中国银都”,探寻永兴稀贵金属产业集群“耀眼”的秘诀;赴中华历史文化名村板梁古村体验源自周朝的传统宴席礼仪……3月23日至26日,参加“2024港澳台和海外华文媒体郴州行”活动的45家华媒代表走进湖南郴州,感受这座城市的古韵新貌和发展动能。
山水皆画卷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人文历史厚重,自秦置郴县始已有2200多年历史,素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誉。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郴州境内山、水、林、田、泉、湖、草、洞、矿等旅游资源种类齐全,被誉为中国森林城市、中国温泉之都。
“碧水丹霞”高椅岭。 中新网 记者杨华峰 摄香港《紫荆杂志社》高级编辑、新媒体部副主任连振海第一次到郴州,来之前做了不少功课。“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今风情万千的高椅岭经过了生态治理、景观修复等努力。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秀案例。”了解到眼前深受年轻人追捧的“碧水丹霞”天然画卷曾经是火力发电厂的废料炉渣、粉煤灰消纳场,他忍不住称赞道。
东江湖万顷湖水翠绿如玉,兜率灵岩别有洞天。“湖面如镜,碧波荡漾,阳光洒落,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早前东江湖周边有很多民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环境、水质,对民宿进行整改停顿,如今湖边民居错落有致……”澳门《市民日报》执行采访主任唐钦滨在社交账号中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他说,郴州临近粤港澳大湾区,值得向澳门民众多多推介。
3月25日,华媒代表登上莽山五指峰观赏峰峦叠嶂的奇特美景。 中新网 记者杨华峰 摄莽山五指峰景区,不仅有奇峰叠翠的壮丽美景,还能开启无障碍登山模式。“移步换景,美不胜收。”行走在海拔1000多米的平缓游步栈道,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高级记者蔡玉卿看到,景区除了索道,还设置了自动扶梯、轮椅提升机,“细微之处见真章,‘不用爬的山’实至名归”。
古韵出新篇
在村头“静听”数百年溪水之声的石板古桥,曲径悠长的青石板路,不见商贾云集但见游人穿行其中的古商街……板梁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境内,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栋保留完好的明清历史建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尽显湘南建筑特色。
3月24日,45家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湘南第一村”板梁古村。 中新网 记者杨华峰 摄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板梁古村的村民们奉上源于周朝“三礼”之《礼仪》的高亭宴礼。宴席有请客、接客、宴客、送客等仪礼,各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相连成篇,音乐和演唱伴随始终。
“在快节奏的当下,板梁古村连片古建筑群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走进这里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老挝未来传媒董事长龙攀说,历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栋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无论是它的水磨青砖,还是门当户对,工艺都十分精湛。
台湾《中国时报》摄影中心主任王爵暐在板梁古村边走边拍。“周末游客不少,古村很热闹,传统古村落需保护传承,文旅融合亦让古村焕发新活力。”
湘昆青年演员表演折子戏《牡丹亭·游园惊梦》。 中新网 记者杨华峰 摄中国昆曲艺术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明代中期以后,昆曲开始在湖南郴州一带流行,被称为湘昆。
了解了湘昆的挖掘、继承和发展历程,欣赏完折子戏《鸳鸯笺·扈家庄》《虎囊弹·醉打山门》《牡丹亭·游园惊梦》后,香港中国通讯社主任记者洪少葵意犹未尽。“湘昆曲调清逸婉转,表演细腻优美。昆曲在郴州传承、发展得很好,属实难能可贵。”
发展有特色
境内没有银矿,却是中国第一大白银产地;铋、碲产量几乎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铂、钯、铟等金属产量居中国前列。通过绿色发展、科技赋能,郴州市永兴县走出一条稀贵金属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华媒代表在湖南正通银业有限公司了解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提纯过程。 中新网 记者杨华峰 摄在位于永兴的湖南正通银业有限公司,华媒代表们走进生产车间,细致观察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提纯过程。
“车间内没有刺鼻的异味,也不见四处飘散的粉尘和四溢的废水。不到此处谁能想到‘中国银都’在这里。”菲律宾《商报》执行总编辑蔡友铭对白银的提纯、文创产品制作等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他说,“没有银矿的中国银都”生动展现了循环再利用、变废为宝。
3月25日,华媒代表在郴州市矿博会交易中心参观。 中新网 记者杨华峰 摄郴州处于南岭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带里,在各种矿产资源储量中,钨、铋、钼、微晶石墨等储量排全国第一,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矿物晶体之都”。
对矿石略有研究的印度尼西亚《商报》副总编辑孙继飞,在郴州市矿博会交易中心看到了上百种矿物晶体。“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郴州举行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当地企业可以多在矿石价值附加值上下功夫,比如针对学生群体做矿物科普,针对老年人群体做长寿石等,丰富业态,从而推动产业走出去。”
在郴州水世界,柬埔寨《柬华日报》编辑周恩崇通过5G、三维建筑投影、AI智能、体感互动等新技术,感受到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他说,郴州有先“护”后“用”激活“水经济”的生动实践和有效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