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高效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4-11-18 17:38:43 来源: sp20241118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全国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文化胜地、历史古迹,站在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为我们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和思想精髓,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具有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北京广播电视台依托北京世界文化遗产资源,高质量打造《紫禁城》《运河之上》等精品节目,深刻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万物并育”“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等重要理念;深入挖掘书画、中医、戏曲等各类非遗资源,精心制作《书画里的中国》《养生堂》《最美中国戏》等品牌节目,立体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兼收并蓄、和合共生等鲜明特质;聚焦首都文博领域重点工作,创新推出《博物馆之城》《文物里的北京》等重点节目,生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断、薪火相传的文明成果。

  更好担负起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使命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使命,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要在深挖底蕴内涵、注重创新表达、紧扣时代脉搏上下功夫,更加生动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文明广度、精神高度和现实温度,更深层次地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深挖底蕴内涵。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读懂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何以生生不息,领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何以博大精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的源头活水。把工匠精神贯穿内容生产全过程,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思想穿透力、文化影响力、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

  注重创新表达。创新话语,用年轻化语态吸引青年受众,用青春语言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创新手段,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极致视听体验。创新形式,通过表演、歌舞、对话等现代潮流元素,让静态的文化资源“动”起来。创新途径,善于运用大屏小屏传播、线上线下互动、衍生品开发等多元方式,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认同感。

  紧扣时代脉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通,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深入推进以文化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普遍价值得到更充分展现、更广泛认同。

  汇聚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要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力量投身文化传播事业,汇聚高质量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合力。

  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重大主题宣传、重要议题设置、重点项目规划的统筹工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加强传统文化领域文艺评论和文艺评奖的组织工作,发挥导向、激励作用,激发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领域和宣传文化机构合作共建机制,融通多媒体资源。

  增强主流媒体骨干作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报道力度和水平,综合运用综艺、短视频、直播、深度报道等多种方式,展现人民群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成果。加强传统文化主题创作遴选工作,组建核心创作团队,精心打造系列精品节目,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注重文艺领军人才培养,搭建精品创作交流平台,通过讲座座谈、项目策划、作品研讨等形式,提升专业人才创作创新能力。

  激发社会力量协同作用。提升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新媒体内容更新力度和传播广度,拓展文化传播半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播,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开展经典品读、国学讲座、传统艺术品鉴等交流互动活动,激发年轻人主动参与、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播阵地作用,以百姓宣讲等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工厂、进乡村。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因地制宜传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厚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沃土。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1日 0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