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 | 吸纳民意、汇集民智 提升立法质效

发布时间:2025-01-10 15:19:07 来源: sp20250110

  央视网消息: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自此在新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那时到现在,已整整70年。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立法的创新举措之一。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国家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将基层民意“原汁原味”传达到国家立法机关,也被群众形象地称为立法“直通车”、立法“连心桥”。

  2020年7月,义乌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二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也让很多在义乌做生意的普通商户,一下子触摸到了庄严神圣的国家立法工作。在之前的期货和衍生品法、印花税法、增值税法、关税法等经济类法律草案意见征求时,商城里的市场经营户参与率达到了80%,汇总上报意见建议300余条。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基层属性、群众属性,义乌市人大常委会构建“1+3+X”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网络体系。以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统筹征询单位、基层立法联络站、立法咨询专家库3个平台,发展壮大立法联络员、信息采集员、咨询专家、人大代表以及基层群众等队伍。

  目前,已设立47家征询单位、21家联络站,聘请39名立法咨询专家和万余名信息采集员,全面覆盖政府部门、镇街和村居。

  扩大群众参与度 代表性 提升立法质效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还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吸纳更多人群加入立法信息员队伍。建立不同类型专家人才库,扩容顾问单位,让国家立法更具深厚的民意基础,立法质效进一步提升。

  2022年7月设立的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立法联系点,是辽宁省唯一一处国家、省、市三级立法联系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意见征求中,听障人士孙春雷通过人民广场立法联系点,提出“关于加强听障人士适用的无障碍手机或相关App的开发和生产”等建议,被国家立法机关采纳,并在颁布的法律中予以体现。

  依托辖区79家律师事务所和2000多名公检法司从业人员、律师的优势,该立法联系点还选拔了一批法律专业人才参与立法工作,提高了意见建议征集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在上海,近期,一场《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草案)》立法意见征询会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来自司法部门、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建筑领域企事业单位的代表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实践经验和居民代表们展开热烈讨论。“专业人士+社区居民”这样的组合模式,既考虑了立法的民生效果,也提升了征询意见的精准性。

  目前,该立法联系点在16个居民区、70个区域单位分设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建立多个信息采集联络站。至今,已完成97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上报建议3279条,被国家立法机关研究吸纳284条。

  3300多条基层意见被国家立法研究吸纳

  自2015年设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上海市虹桥街道、江西省景德镇市、湖北省襄阳市,以及甘肃省临洮县设立了首批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自此,一种全新的、立足基层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的民主立法形式应运而生。

  在此基础之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于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又分批增设基层立法联系点。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共计45个,共有支持单位10600多个,工作网络覆盖人口约1.69亿人。与此同时,辐射带动全国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300多个。(央视网)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