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外籍院士”郭洪飞助力内蒙古国际化的300余天

发布时间:2024-12-29 21:32:43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网 呼和浩特12月4日电 题:“外籍院士”郭洪飞助力内蒙古国际化的300余天

   中新网 记者 李爱平

  42岁的郭洪飞正在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的国际化持续努力着。作为中组部挂职干部,今年2月15日他从暨南大学北上内蒙古,如今已有300余天。

  12月4日,在一场会议间隙,郭洪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在过去的300余天,作为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院士工作站负责人,为内蒙古增添国际化色彩,已成他的主要工作。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也是国家“双一流”重点高校。在来该校工作之前,郭洪飞因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身份,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郭洪飞非常珍视自己的“外籍院士”身份,他说:“为了对得起这个头衔,我在内蒙古挂职期间,正在努力多做一些助力内蒙古国际化的工作,力求实至名归。”

图为郭洪飞接受记者采访。 李爱平 摄

  “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落地的一瞬间,我就想到要在内蒙古多做点实事。”他告诉记者。

  作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郭洪飞在今年5月北京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凭借科研项目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这也是内蒙古首次获此奖项。

  26岁的赵敏是郭洪飞所带的博士生之一。他告诉记者,“郭洪飞副校长来学校挂职的变化是:学校不仅首次设立了马来西亚海外产业研中心,还首次打造了中蒙俄联合实验室。此外,还与英国、白俄罗斯以及东盟多所高校展开多领域深度合作,签署了合作协议,推动国际研究创新。”

  郭洪飞坦言,这些平台的搭建与自己在暨南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对外交流合作网”有关,亦与自己的“外籍院士”身份有关。

  作为内蒙古目前为数不多的“外籍院士”,郭洪飞也受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政府的关注,该市市长奇飞云邀请郭洪飞在当地建立院士工作站。

  “目前只待举行挂牌仪式。”郭洪飞告诉记者,作为内蒙古乌兰察布人,自己有很强的家乡情结,他希望通过院士工作站的设立,能助力家乡更好地发展中欧班列带来的“泛口岸经济”,让乌兰察布这一中俄蒙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增加更多国际化亮点。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郭洪飞表示,近期,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启了大力度人才引进节奏,“已建立50多个高水平创新团队,招纳博士、技术经理30余名,并与广东、上海等地的头部企业接洽,期望能更好提升内蒙古的科技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郭洪飞与其团队正在大力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带来的机遇,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飞地”等,还首次提出“新质技术”概念。

  “新质技术是综合运用数字技术与实体融合的集成技术,涵盖数智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物联、数字孪生等,广义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郭洪飞认为,未来,随着“新质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内蒙古的国际影响力一定会迎来大的变化。(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