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21:36:21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社 广州2月2日电 题:周恩来侄孙:大爷爷一贯坚持家风,家属绝不搞“特殊化”
中新社 记者 蔡敏婕
近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内,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周羽坐在军校的教室里,眼神注视着前方画着步兵战术图解的黑板。这一刻,时光仿佛被拉回至百年前。
“我的大爷爷(指伯祖父)周恩来和爷爷周恩寿曾在军校任教或学习,他们践行黄埔精神,奔赴战场,保家卫国。”近距离感受祖辈们心系苍生的家国情怀和非凡人格,他们的人生教诲让周羽受到深深震撼。
近日,周恩来侄孙周羽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学生课室。 中新社 记者 陈骥旻 摄1924年,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年仅26岁的周恩来对工作认真负责,事必躬亲的作风,赢得了学员们的敬爱。两次东征中,周恩来都在前线与广大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成为黄埔军校广大师生学习的楷模。
周恩来的胞弟周恩寿,正是在周恩来的革命思想影响下,从天津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随军参加北伐战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对后辈影响至深。
在周羽的记忆中,周恩来有一贯坚持的家风,就是家属绝不可“特殊化”,绝不可“走捷径”,周羽的爷爷周恩寿和父亲周秉钧深受其影响。
1961年夏天,周秉钧准备考大学,同时还参加了空军飞行员的体检和考核。当时农村劳动力不足,中央决定当年只在城市征兵,复员军人也全部返回农业生产第一线,支援农业生产。
“我父亲在填写大学志愿书时,大爷爷过问了此事,询问父亲愿不愿意参军。”周羽回忆道,“后来我父亲才知道,当年(指1961年)召开的恢复生产发展的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希望干部带头送子女参军,以保证农村劳动力。”
周秉钧曾经为了报名当兵询问过周恩来的卫士长。卫士长当即回避了周秉钧的问题,周秉钧便明白了其中原因,“如果大爷爷的卫士长给武装部打招呼,那我父亲肯定是个特殊兵。这点特殊一定是不能搞的。”周羽说。
在周恩来的鼓励下,周秉钧根据国家需要参了军,被空军录取为飞行员,飞了20年战斗机,在部队工作了31年。
作为一名军人,同时作为周家的后代,周秉钧继承周恩来和周恩寿所践行的黄埔精神,致力于国家的建设,他也遵循周家不成文、但是每个人都内化于心的教诲,就是要自食其力,低调处事。
“当时父亲口述他的经历给我听,让我感悟到作为周家后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周家的‘十条家规’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建功本职岗位。”周羽说,不仅要守校风,还要遵家风。
这些年,作为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理事,周羽时常会到黄埔军校旧址,寻迹黄埔初心。
“我认为,黄埔军校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确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黄埔精神,这是先辈们用鲜血、生命铸就的历史,是黄埔军校的魂。”周羽说。
“我曾经在几所小学和中学进行课题调研,也顺带向学生问黄埔军校的由来,学生们都知道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但再问得深一点,接近90%的学生答不上来。”周羽认为,可以通过研学的方式,例如举行以黄埔军校为主题的假期班,让学生重走“来时路”,以进一步加深对黄埔精神的了解。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周羽称,海峡两岸应开辟更多渠道,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