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6:55:26 来源: sp202412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车流量超300万车次、日均约10万车次……开通首月,深中通道车流如梭。“家住中山,深圳上班”“深圳研发、佛山制造”,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
浙江嵊州市开展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推进城乡饮水同标、同质、同服务。“水量足,喝起来也放心。”嵊州市石璜镇石璜村村民裘纪达说。
透视中国经济半年报,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实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显著完善区域发展格局。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全体居民。
一头看“城”,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
从老家来到山东平度市近10个年头,张晶深深融入这座城市,“每月工资七八千元,工作稳定,买房安家,孩子在附近上学,生活很满意。”近年来,平度市不断优化人才落户、居住落户、投资经商落户等户籍政策,推出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发展步伐。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深化高频户政业务“跨省通办”。据统计,近10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截至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12年末提高13.06个百分点。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过去四处打零工,参加县人社部门提供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后,靠着手艺,做起了小生意。”河北涉县一家面点房里,经营者张永花忙得不停。
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域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一头看“乡”,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在江西共青城市,污水治理“一管到底”。“污水有去处,村子更干净了。”泽泉乡关帝庙村党支部书记蔡红生说。当地探索“以城带村”“镇村连片”“分布建站”等模式,建设了100多座生活污水处理站。
不远处的苏家垱乡金垅村,硬化路已通到家门口。村民胡淼水开起小卖部,“进货送货都方便,生意红火。”市里加大投入,织密“外通内联、畅村入组”的城乡路网。
我国大力开展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持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村道路、农村供水、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覆盖,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要从多方面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抓紧实施有关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更强劲。
在河北邢台市临西县,“双城”携手、校企合作,推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河北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携手攻关,研发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预计到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研究院院长郭金杰说。
在京津冀,“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2023年三地经济总量达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
在长三角,左右邻就是产业上下游。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工厂里,每12分钟下线一台机器人,轴承来自温州、谐波减速机来自苏州……“‘全长三角造’机器人,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新时达公司产品研发和管理部总监范曾说。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上半年长三角GDP总量突破了15万亿元,先导产业增势较好。
在大湾区,城市群手越牵越紧。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开通,连接5城的湾区“大号地铁”形成,一张票逛五市;“港车北上”实施一年来,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香港单牌车突破100万辆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源,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已超40%。接下来要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构建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优势互补,区域发展平衡性不断增强。
汽笛声中,16辆货车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驶出。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风力发电机配件、电子产品等,穿行哈萨克斯坦,登上跨里海轮渡,运往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地。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的开通,助力西部打开发展新空间。
看东北,上半年黑龙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超1500亿元,辽宁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58.9%;看中部,河南夏粮再获丰收,湖南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8.3%;看东部,山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浙江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一季度。相关地区和部门坚决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
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全国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日益增强,共同谱写了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提升“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畅通国内大循环,建设统一大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
相关地区和部门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硬联通”。
从上海到上海,首条长三角高铁超级环线开行首月,累计发送旅客约11万人次。“这趟高铁在沪苏浙皖连成环线,串联主要客流点,能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营销科副科长彭波说。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往来更密切、产业协作更紧密。沪苏嘉城际上海示范区线跨拦路港大桥全面开建,淮宿蚌城际铁路蚌埠北特大桥跨京沪铁路架梁顺利完成,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将更加完善。“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改善规则机制,提升“软联通”。
“不用两地跑,办事效率更高,企业也省心。”重庆市傲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包鹏,在家门口就为在四川内江的企业办理好了涉税业务。目前“川渝通办”先后三批次推出31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就业、社保、人才等领域32项区域标准化协同试点事项实现“川渝同标办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各地区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津冀40多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北京至天津及河北多个地区的定制快巴陆续开通,实现通勤人员进京远端安检,累计客运量已超120万人次。“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顺利落地,实现核发电子牌证、免担保政策、跨境车险“等效先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打破行政壁垒,拆掉“篱笆墙”。
逶迤太浦河,一河连三地。“大家信息共享,联合巡河,‘三不管’变成‘合力管’。”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汾湖湾村党总支书记沈晓华,从村级河长升级为村级联合河长。江苏、浙江、上海深化河湖“联合河长制”,共同守护跨界河湖。
探索建立生态保护监管协同机制,健全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各地区各部门不断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调整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释放内需潜能所在。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展望未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开辟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新空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7日 01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