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2:31:53 来源: sp20241122
制图:王帅
“还没反应过来,支付就完成了。”近日,有上海市民反映,当下自动售货机有许多支付选项,经常需要关注公众号、授权验证微信或线上付款账号等各种个人信息,个别自动售货机还存在优先推荐使用人脸识别的支付方式。为何自动售货机一定要获取消费者手机号?刷脸是否就意味着主动上交信息?获取后的信息有没有措施能保障安全?
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一些商家暗中对人脸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借此判断顾客的消费意向和消费水平,用于“大数据杀熟”、诱导消费等商业营销行为,更有网络上的不法分子偷“脸”去做虚假注册、公开售卖“人脸数据”、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事情。
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数据采集后如何保存、传输,传给谁,怎么用,谁能看得到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重点监督和整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数字化时代,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不得不追问一些个人信息会不会被过度地手机保存?大规模商业应用下,如何从数据收集、使用到备案、删除等全过程、多领域及时跟进,做好安全保护,避免成为“行走的密码”。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划定合理使用范围,拉起违规使用的高压线,促进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当自律,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解决消费者的痛点问题,从技术层面封堵信息泄露的漏洞,切实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我隐私保护意识,敲响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警钟。
(责编:王帅、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