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转型,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

发布时间:2024-11-21 15:35:40 来源: sp2024112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整体考虑、全局把握、协同推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等一系列重要关系。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涉及结构优化调整、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为此,要坚持协同转型,注重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在协同转型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持续用力,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12年以来,我们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全国煤电装机容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在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4%。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必须坚持以协同转型为牵引,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目标协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这一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一体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保护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注重领域协同。坚持以协同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关键在于做到各领域间的统筹协调、领域内的步调一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降碳,需要立足国情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平衡好“四个结构”、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减污,需要遵循减污降碳内在规律,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多管齐下,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扩绿,需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增长,需要协同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降低含碳量,在“点绿成金”中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

  突出主体协同。坚持协同转型,还需统筹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主体的关系,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好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探索。一是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二是加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和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此外,还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不断强化全体人民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化区域协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明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区域协同治理。目前,我国不少地方正以实施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为契机,加强区域流域绿色发展协作,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例如,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突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强化区域污染协同治理,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注重地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协同运作,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有力增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系统性、协同性、有效性,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合力。

  (作者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9日 09 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