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致敬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六十年跨越山海书写大爱无疆

发布时间:2024-11-18 23:13:21 来源: sp20241118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远离祖国亲人

  足迹遍布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

  有这样一支队伍

  3万余人60年赓续接力

  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

  拯救生命无数!

  他们

  就是勇担使命、救死扶伤

  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的

  中国援外医疗队

  关于他们的故事

  还要从一封特殊的信说起……

  01

  “西诺瓦,中国医生好!”

  1962年12月

  中国卫生部收到了

  一封特殊的信件——

  刚刚宣告独立的阿尔及利亚政府

  通过国际红十字会

  向全世界发出紧急医疗援助的呼吁

  让阿政府没想到的是

  刚度过困难时期

  正在艰难恢复中的中国第一个宣布

  选派优秀医生组成中国援外医疗队

  驰援非洲兄弟

  1963年4月6日

  第一支中国援外医疗队从北京出发

  辗转10天

  最终抵达了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

  被称为“沙漠之门”的

  阿尔及利亚赛义达

  在首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中

  有一位24岁的镇江姑娘邱月华

  最远只去过南京的她

  连非洲在哪儿都不知道

  但也义无反顾

  选择了奔赴使命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如今已经80多岁的邱老回忆:

  “当时,赛义达省医院孕产妇多,

  我们医疗队只有一名妇产科医生,

  几乎要负责医院全部妇产工作。”

  “这是我接出来的孩子,

  其中的一个母亲患肺结核,

  孩子交给我们喂养,

  现在已经快到一个月了……”

  1965年4月

  年轻的邱月华

  在一张满月婴儿的照片背面

  记录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尽管时光已经过去将近60年

  我们仍能从这娟秀的字迹中

  看到年轻的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

  饱含深情迎接新生命的

  大爱与责任

  1993年

  同为妇产科医生的徐长珍

  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与前辈邱月华一样远赴万里之遥

  2000年春,已经48岁的徐长珍

  又一次奔赴阿尔及利亚

  让她感到惊喜的是

  在前来就诊的病人中

  竟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6年前由于战乱紧急撤离

  未来得及做肌瘤切除手术的拉塞拉

  可让她深感不安的是

  拉塞拉的子宫肌瘤

  已经扩大到跟新生儿头大小

  再加上拉塞拉身体不断地流血

  情况相当严重

  必须尽快手术

  可是,徐长珍知道

  拉塞拉四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

  她了解拉塞拉有多么想要一个孩子

  希望能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徐长珍陷入了沉思

  尽管极具挑战性

  但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

  保住子宫的手术方案

  整整三个半小时后

  手术宣布成功

  与徐长珍并肩作战的

  阿尔及利亚医生护士激动不已

  他们高兴地竖起大拇指称赞:

  “西诺瓦,中国医生好!”

  西诺瓦是法语“中国人”的发音

  为了感谢中国医生给予的“新生”

  当地很多孩子被父母取名为

  “西诺瓦”

  60年来,一批又一批

  像徐长珍一样的“中国妈妈”们

  已经在阿尔及利亚

  累计接生新生儿207万余名

  02

  从与死神殊死较量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正是因为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实在放心不下”的情感

  徐长珍四次回到非洲

  她永远忘不了

  患有直肠阴道瘘

  30多年没有穿过一条干净裤子的达赫老人

  手术成功后

  激动得像孩子一样

  抱着她的胳膊失声痛哭……

  与非洲这片土地有着

  “过命交情”的还有

  援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队长卢建林

  2011年9月10日

  坦桑尼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

  沉船海难事件

  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

  面对上百人的溺水救治

  面对落后的医疗条件和语言不通

  卢建林和队员们

  开出了一份中国方案

  在短短一天内

  处置伤者150多位

  抢救重伤患者13名

  三天时间的救援

  让400多位沉船事故受伤者陆续康复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

  从应对突发救援事件

  中国援外医生的身影从未缺席

  2014年初

  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

  回忆起那段向险而行的往事

  中国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

  王振常、陈旭仍心有余悸

  在几内亚的一年半

  王振常和队友们一起

  为帮助几内亚抗击埃博拉作出积极贡献

  他们也成了

  第一支得到由几内亚总统

  颁发共和国勋章的医疗队

  而让陈旭忧心忡忡的

  还有这里医疗条件、医疗水平的

  严重落后

  “当时,全几内亚只有中几友好医院有

  唯一一台手术用显微镜,

  却因为当地医生不会用,

  长期闲置在库房。”

  陈旭决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改变几内亚医生的看法

  他带领医生们

  做了几内亚第一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两个月后

  几内亚医生独立完成了

  第一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正式开启了几内亚神经外科显微时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7年,在南苏丹的朱巴教学医院

  队长朱兴国在国内专家的远程协助下

  成功完成了该院

  第一例巨大腮腺肿瘤手术

  宁夏援贝宁医生郎志存

  在当地建立

  “中国—贝宁远程会诊中心”

  广东援多米尼克医疗队员吴德熙

  建立起当地

  历史上第一个心血管专科

  2022年11月

  位于赤道几内亚的

  中赤几友好医院顺利竣工……

  60年来

  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们

  为发展中国家

  援建医疗卫生设施共130多所

  培养医疗人员10万多人次

  极大提高了受援国医疗技术水平

  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03

  相知者 不以万里为远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

  不择高下,远近必赴

  60年间,一代又一代

  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前赴后继

  他们中有的是父子接力

  有的是夫妻共进、姐妹携手……

  甚至,有50余位队员

  永远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

  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季马市

  泽乌迪·海尔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精心打扫和守护一座墓园

  墓园中长眠着的就是“中国医生”——梅庚年

  1974年,心血管专家梅庚年

  作为中国首批援助

  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队长来到季马市

  虽然已经50岁

  但他从不考虑自己

  仍然坚持着为病人高强度工作

  当年,泽乌迪老人的父亲

  正是接受过梅庚年的救治

  1975年,梅庚年在参与救灾返程的途中

  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

  年仅51岁

  梅庚年的遗体被送回季马市的时候

  泽乌迪的父亲失声痛哭

  他找到医疗队

  要求将梅医生的墓地建在自家地里

  并要为梅庚年守墓

  这位“白求恩”式的中国医生

  从此长眠在了这个异国他乡的小镇上

  可梅庚年并不孤单

  此后整整三十年的时间

  泽乌迪的父亲

  一直尽心守护着墓地

  老人去世后

  他的女儿泽乌迪·海尔承担起

  继续看守梅庚年墓园的责任

  梅庚年牺牲多年后

  他的三个子女都选择子承父业

  相继成为医生

  1998年,长子梅学谦如愿以偿

  作为援助埃塞俄比亚医疗队的一员

  踏上了父亲长眠的土地

  继续完成父亲牵挂的援外事业

  两代人共守一座墓园

  两代人同赴一场使命!

  如今,梅庚年离世已经整整48年了

  但这份来自中国的无私援助

  早已不仅仅是国家使命

  更超越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情谊

  在这一场场双向奔赴的人间大爱里

  一代代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

  也在播撒希望、拯救生命的旅途上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收获幸福与圆满

  四次援非的佟玲医生

  经历了枪林弹雨

  但她最骄傲的是

  让许多非洲患者重见光明

  在位于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克

  吴德熙3年诊治患者5000人次

  走在大街上

  常常遇到热情地叫出他名字的病人

  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从率队迎战埃博拉

  到带领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再赴非洲

  抗击新冠疫情

  作为援刚果(金)中国医疗队队长

  王俊辉最感动难忘的

  是一群当地的孩子轻轻地哼唱起

  中国的《茉莉花》……

  在国外,病人们可能记不住

  口罩后面他们的模样

  但都清楚地记得

  他们白衣上的那面醒目的五星红旗

  都清楚地记得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医生!

  60年、3万余人、76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赓续传递着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

  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

  中国医疗队精神

  今天,这份无私奉献与深厚情谊

  也早已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肤色

  他们像一簇簇迎风而起的蒲公英

  载着天下大同、人类大爱的种子

  跨越山河大海

  一次次不远万里、为爱奔赴

  一次次落地生根、薪火相传……

  正如刚果(金)的留学生

  正在中国医科大学心内科

  读博士研究生的穆英雄所说:

  爱心是中国医生最好的语言

  我也要成为那一颗种子

  怀揣着济世救人的英雄梦

  努力把在中国学的知识和技术

  带回家乡,带到世界!

  不以山海为远

  不惧天高海阔

  今天,中国援外医疗队

  正在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

  115个医疗点开展工作

  其中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

  60年不是到达终点

  而是整装再出发!

  未来,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脚步

  还会抵达更加辽远壮阔的远方——

  将来自中国的友谊带到世界各地

  将来自中国的大医精诚

  带到全世界患者身边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世界各国

  共同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篇章

  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为增进世界人民卫生健康福祉

  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