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0:09:00 来源: sp20241125
中式穿搭备受青睐,国货品牌频频“出圈”
传统文化融进来 服装市场添新彩(大数据观察·国货“潮品”正当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观察消费市场会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货“潮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老牌国货产品迭代焕发新活力,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新兴品牌加强创新质量优良,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国货“潮品”的乘势而上,不仅为人们带来更丰富的消费选择,还带来更美好的文化体验。
今起,本栏目推出“国货“潮品”正当时”系列报道,关注我国广阔消费市场中蕴藏的新动向。
——编 者
融合传统与时尚的马面裙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新式汉服不但在景区频频亮相,还逐渐成为日常穿搭;国产冲锋衣在电商平台销量大涨……如今,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服装正成为时尚新潮流,还有不少本土品牌服饰频频“出圈”,受到消费者青睐。
“国潮”服饰为何走红?如何推动“国潮”消费保持向好势头?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
中式设计和面料受到消费者喜爱
走进位于浙江义乌的篁园服装市场,款式多样的新中式服装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店里有1000多款新中式服装,一两个月就卖得差不多了。”在店主钭小清的档口,一款红色斜襟盘扣刺绣的新中式外套最受欢迎,“已补了十几次货,每次至少拿200件,还有东北、广西、云南等地客户来购买。”
另一家女装专营店的店主郑晓飞同样忙得不可开交。这两年,传统服饰马面裙在市场上走红。“这段时间,光马面裙就卖了几千件。”眼下,郑晓飞已经联系工厂制作春款马面裙,以更淡雅的粉色、白色为主。
篁园服装市场的市场部副经理刘小莹介绍,随着“国潮”服饰越来越受青睐,服装市场已有十几家主打“国潮”的商户,涉及童装、女装等品类,产品销往各地。
今年3月发布的《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该平台女性消费者购买新中式服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95%,其中马面裙订单量同比增长841%,汉服订单量同比增长336%。
东华大学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卞向阳认为,“国潮”服饰可分为三类:一是古代服饰的当代再创作,如改良汉服等;二是新中式服装,包括中山装、旗袍等;三是在国际流行服饰基础上,加入中国文化内涵或视觉符号的潮流服饰。
““国潮”服饰兴起,根本在于文化自信的增强。”卞向阳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服装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文化自信的设计、制造和品牌体系正加快成长,并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
“马面裙成为“爆款”,源自消费者对中式设计和面料的喜爱。透过服装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95后、00后等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织造司汉服品牌创始人林威表示。得物APP数据也显示,2023年国货“潮品”消费中,95后、00后正成为消费主力,占国货“潮品”消费的82.6%,其中00后消费占比近六成。
专家表示,如今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性价比,既要看服装价格,也要看品质、设计、文化内涵等。在这方面,“国潮”服饰兼具中国制造的价格、质量优势和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优势,性价比更加突出。
此外,各地区各部门和行业组织对相关产业的大力培育支持,有效助推了“国潮”消费。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提出挖掘中国文化、中国记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国潮”品牌建设;2024年商务部推出“老字号嘉年华”活动,鼓励促进国货“潮品”扬帆出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突出文化引领的纺织时尚升级行动,支持国产服装品牌做强做优做大。
“国潮”服饰供给实现量质齐升
位于福建长汀的安踏数字化智造基地,一体智能化充绒车间里,16条智能吊挂线叠加智能变轨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将一块块衣料精准输送给不同岗位的工人。生产线末端,一批新款服装正在被打包、转运。
“去年亮相法国巴黎时装周,如今已成“国潮”流行穿搭。”设计师陈鹏介绍,这款服装的设计灵感源自冬奥会中国队的运动员服装,配上中国红等元素,并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穿着体验更佳,成为热销品。
在福建泉州,鸿星尔克新推出的一款“花开富贵”球鞋正在热卖。“我们选用刺绣工艺,将山茶花等图案巧妙融合进鞋面,在专业篮球鞋上展现独特的传统审美。”鸿星尔克董事长吴荣照说,当下“国潮”鞋服深受消费者喜爱,将继续加强设计开发等投入,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表达需要。
“从供给侧看,各大服饰品牌几乎都在积极参与开发“国潮”服饰,实现量质齐升。”卞向阳说。有的品牌在理念上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更多品牌则尝试推出联名款、特别纪念款或者节庆款。
专家观察到,各大时装周上,有更多中国设计师带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登上国际舞台。而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品牌发布活动也越来越多。近几年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的获奖设计师中,有不少以古典美学、非遗艺术等为特色的设计脱颖而出。
“新中式纹样、香云纱、水墨书法、玉石、汉字符号等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设计元素,体现了新的审美风尚和文化态度。”中国美术学院创业学院院长韩亮说。
在制造环节,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新产品的背后,是智能制造的有力支撑。在鸿星尔克长泰智能工厂,智慧物流系统订单拣选准确率高达99.99%,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在营销环节,网络化转型、品牌化升级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国潮”服饰的名气。据统计,近两年在拼多多销售的“国潮”服饰年增长率超过230%。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用文化来讲好品牌故事,例如敦煌博物馆联名款系列羽绒服、国家宝藏系列卫衣、山海经系列羽绒夹克等,成为电商平台直播间的热卖品。
以传承与创新挖掘服装市场潜力
为抓住“国潮”消费机遇,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推陈出新,开发了不少新系列、新产品。“我们去年卖出20万件可机洗羊绒产品,今年又新推出防泼水羊绒面料羽绒服,销量很好。”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绒纺事业部副总经理高丽忠说,为迎合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公司还开发出包含再生羊绒、无染色羊绒等绿色工艺的定制化服装,销量不错。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经理戴塔娜介绍,今年的新年系列产品大量运用了新中式元素,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喜爱。
““国潮”服饰未来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唯品会有关负责人介绍,1月15日唯品会年货节开始后,以龙年新年、龙年拜年服等为主题的“国潮”服饰销量环比前一周增长120%,龙年主题的运动卫衣销量环比增长3倍以上。
面向未来,如何继续传承创新,挖掘“国潮”服饰的市场潜力?
专家认为,首先,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尤其应加强对纺织非遗的保护、开发。一方面,有关部门应支持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通过文旅结合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感受纺织非遗魅力;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多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推广传统面料,让传统服饰更普及、更亲民。
其次,应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国潮”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服装设计师等专业人才,应在专业课程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相关专业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卞向阳说。
除了企业自身发力,服装产业壮大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拼多多有关负责人表示,正是消费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加深,带动形成了“国潮热”,未来将继续加大对相关服饰的流量投入和补贴投入,引导更多消费者走近老字号与“国潮”新品牌。
(本报记者 邱超奕 王 珂 本报记者窦皓、刘晓宇、张枨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