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上海之春”舞台用美声演绎中国历代优秀诗词

发布时间:2024-11-28 03:50:18 来源: sp20241128

   中新网 上海4月14日电(记者 陈静) 从《关雎》到《凤求凰》,从《阳关三叠》到《大江东去》,从《声声慢》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再到《忆秦娥恒山月》……多位身着不同朝代服饰的歌唱家在“上海之春”舞台上,用美声演绎古诗词之美,在露华春韵中,一股清新而不失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歌唱家们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用美声演绎中国诗词。(张应征摄)

  刚刚成功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露华春韵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演出的旅德女高音歌唱家、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吴睿睿教授14日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时表示:“设计并参演《露华春韵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圆了我一个梦,即,以艺术歌曲方式完整呈现中国古诗词。”

  在13日晚间的演出中,歌唱家们身着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等不同时代服饰,声情并茂地唱出21首动人心魄的中国历代古诗词名篇。这些歌曲以时间为轴,展现中国诗词从周朝开始,发展至现代的历程。

古琴、埙与美声“粘合”,艺术家们共同演绎《阳关三叠》。(张应征摄)

  吴睿睿教授表示,当下,汉服备受年轻人青睐,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创新展现国风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古诗词、爱上音乐。“美声,在很多人脑海中常出现在歌剧表演中。”这位歌唱家认为,其实,美声就是“美好地歌唱”。虽然美声有科学发声的技术内涵,但这并不代表美声只能演唱固定的歌曲作品。因此,此次音乐会希望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演出中,艺术家们重新用“琴歌”形式表现王维《阳关三叠》。古琴演奏家梁惠君优雅地抚琴、演奏家屠化冰吹埙合奏,吴睿睿用歌声唱出诗人王维深厚而真挚的惜别之情。吴睿睿说,其实,王维既是诗人,又是音乐家。《阳关三叠》原本就是王维创作的“琴歌”;只是,随着朝代更迭,原本的旋律流逝了。在此次演出中,中国传统乐器古琴、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和美声唱法“粘合”在一起,让《阳关三叠》焕发别具一格的魅力。

  “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古诗词,会有更强的艺术张力。”吴睿睿指出,就声乐技巧而言,语言至关重要,最难的是吐字和发音。“因为中国语言与外语不同,演唱者不仅在吐字上做调整,比如借鉴京剧上吐字要点;在演唱古诗词当中,还会借鉴戏曲的唱腔。”

演出结束,艺术家们与观众合影。(张应征摄)

  在这台《露华春韵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上,旅奥青年女中音韩蓉、旅德青年男中音崔伦坡、曾在意大利担任访问学者的李敏亦身着时代鲜明的服饰轮番登场,在钢琴等伴奏下,声情并茂地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在德国旅居多年,曾在美国工作过的吴睿睿表示,音乐无国界,优秀的声乐作品其实不存在语言限制。“我曾在国外演唱中国的优秀艺术歌曲,比如《叫我如何不想他》《玫瑰三愿》等,国外观众是可以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的。”她告诉记者。

当国风古韵与美声相遇迸发出别具一格的魅力。(张应征摄)

  “从艺术工作者角度,我们应该不断寻找各种机会表演中国优秀文化。”吴睿睿直言,面对外国观众,首先考虑的是让他们听到、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和艺术。要淋漓尽致地展现最纯正中国音乐和艺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是这个道理。”

  据了解,如今,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的吴睿睿谈及对外国留学生的音乐教育时说:“我建议他们在上海观看各式各样的中国优秀作品,尤其是原创作品。同时,我会让外国学生努力学习中国语言。因为,在声乐学习中,不了解中文,就无法理解并通过音乐展现中国文化。”(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