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导秀肌肉招生,以个性化表达消除刻板印象

发布时间:2024-12-30 00:50:46 来源: sp20241230

  “未来的学生你好,今天你的博导给你表演一个负重15公斤引体向上……”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哈工大深圳校区副教授杨雪梅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视频里的她喜欢在健身房举铁,秀肌肉之余,还不忘在插播一则“招生广告”。对此,多数网友表示支持,直呼“既鲜活可爱,又非常接地气”,也有人认为此举过于张扬、不够沉稳,甚至对其学术能力提出质疑。该博导回应称,健身习惯来源于家人的影响,这一习惯帮助自己保持身体健康、提升精神状态与专注力,并呼吁新时代女性不要片面关注体重,应追求健康的体态和生活方式。

  一提到教授、科研、博士生导师,不少人脑海里往往会出现权威、板正、严肃等字眼,与健身、举铁、肌肉似乎鲜有关联。这位博导打破传统与常规的操作,与过往认知中的学者形象形成鲜明反差,而这或许正是其网络视频走红的原因。

  一段时间以来,诸如此类的“不正经招生指南”“自嘲式个人简历”等频频进入公共视野。在南开大学官网上,教授胡金牛的个人绍中写着“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智商有限”“都是为了生存”;西北工业大学28岁女博导在招生指南中写道:“长相比较可爱,圆脸,显小”……诸如此类,或许看上去有些非主流、不严谨,但换个角度看,却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里的导师们去了魅,展现出一种更加乐观的态度,一种细水长流的松弛感。

  一方面,以乐观的态度呈现更加立体的自我,是一种自信和自洽的表现。科研工作者首先是独立而真实的个体,在实验室和书斋之外,他们同样有喜怒哀乐和兴趣爱好,有扁平形象之外鲜活丰满的一面,个性表达和专业素养并不冲突。况且,学术研究的目标本就是突破边界、打破常规、探寻未知,正如有网友所言:“这种‘不正经’招生的不落俗套,能招来‘不着调’学生的不同凡响,才会产出‘不一般’成果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另一方面,工作和生活中的松弛感尤为珍贵。诚然,学术研究极为艰辛不易,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便更显难得。有媒体对我国3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在钻研科学外,这些科学家同样不乏个人爱好,如太极拳、书法、绘画、诗词、围棋、武侠小说、美食、流行音乐、养花、爬山、游泳、看电影等。可见,工作与生活,完全可能以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实现平衡。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这些闪光的个体用个性化的表达为我们打破了对某个群体的刻板印象,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觅得难得的乐观与松弛。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与故事被看到、被讨论本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工人日报 陈丹丹)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