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纸上空间” 领略文化之美

发布时间:2024-11-23 12:27:32 来源: sp20241123

  展览现场一角。   吕 博、陈 炜摄

  近日,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文化之美·纸上空间”安徽纸工艺项目年度成果展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南屏村开幕。31件(套)以纸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亮相南屏村经典徽派祠堂建筑叶氏宗祠(叙秩堂)、叶氏支祠(奎光堂),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美学对话。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安徽手工造纸历史悠久,以其品质优良而享誉中华。据统计,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有10项关于纸的制作、加工技艺,其中3项在安徽,分别是宣纸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和纸笺加工技艺。其中,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3年,清华大学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以“安徽手工纸”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联合30余位非遗传承人、学者、艺术家、设计师组成安徽手工纸创作营,完成了31件(套)艺术作品,旨在“从艺术的角度发现纸”。

  黟县素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称,李白曾留诗盛赞“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南屏村位于黟县西南,村内完整保存了300多幢宗祠、书院、民宅等古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是人和环境互动的产物,让非遗重新回归特定环境并从中获得能量,是我们选择南屏古村祠堂建筑作为展览空间的主要原因。”安徽纸工艺成果展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苏丹说。

  来自河南洛阳的畅杨杨是河南省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剪纸(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他创作的大型剪纸作品《生·生不息》以安徽手工造纸原料青檀树叶为主体图案,叶片上“长”出多个丰满可爱的娃娃,外沿刻有叶氏家训。“人的血脉传承如同树一样,开枝散叶,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家训,让后人与祖先有情感的联系。”畅杨杨说。

  设计师马龙的作品《纸上眉梢·竹节高升》设计灵感来自安徽传统油纸伞的造型,综合运用手工牛皮纸、竹子、棉线、桐油等传统材料与3D打印齿轮、尼龙绑带、不锈钢链接扣等现代科技材料,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元素融为一体,带给人新颖活泼的感觉,表达步步高升、喜庆吉祥的寓意。

  展览开幕式上还发布了《安徽纸工艺项目白皮书》和《文化之美·纸上空间项目宣传片》。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9日。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