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5:26:10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长沙8月19日电 (张雪盈)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青年”专题活动19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国内外知名博物馆馆长与优秀青年代表围绕“文化遗产赋能社会发展”“博物馆陈列展示创新”“文化+科技”“博物馆与青年”4个主题展开对话,共“绘”博物馆未来。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青年”专题活动19日在湖南长沙举行。 张雪盈 摄“21世纪的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在于它能利用各种科技手段进行多元化叙事。”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认为,每位观众的兴趣点都不尽相同,例如研究员更想看见文物的细节、儿童更关注背后的故事,要通过技术手段增强观众与文物的交互性,允许观众自主性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进行探索。
曾在文博行业深耕十余年的苏州和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杨晓华,正致力于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工作,并与故宫博物院、湖南博物院等六百余家博物馆展开合作。在湖南博物院的四楼有一片特别的空间,那里没有文物陈列,只有戴着VR眼镜的小朋友在“无痛”观展。
“儿童体力、精力相对较差,很难坚持逛完一整个博物馆。”杨晓华介绍,VR技术能将高清数字化采集的文物影像投射在观众眼前,帮助其“原地”观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或许还能实现“触摸”文物。
“文物内外侧均清晰可见。”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长平山东子观看湖南博物院内数字文物影像后感慨,类似于此的文物数据,既能增进各国博物馆的相互了解,也能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做好数据支撑。
尽管长期从事文物数字化工作,但杨晓华与许杰都认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关键在于叙事,要将浩瀚的历史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给不同的人。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曾举办兵马俑展览。“为让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西方民众了解到兵马俑的意义,我们结合现代生活,从中提取了‘不朽’这一概念。”许杰解释,“不朽”也是现代人的追求,例如老师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学者写出流芳百世的专著,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不朽”。
“用观众熟悉的内容打破文化隔阂。让西方观众通过自己熟悉的路径,走进神奇的中国和古代文明。”许杰说,这样的探索还在继续。
本次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教育界、体育界代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2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