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土庙子村20年蜕变:从平地沙吞墙到遍地瓜果香

发布时间:2025-01-11 04:59:58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赤峰1月3日电 题:内蒙古土庙子村20年蜕变:从平地沙吞墙到遍地瓜果香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过去造绿,现在致富,土庙子人将不毛之地建设成了树绿、天蓝的宜居村,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土庙子村党总支书记张显发如是说。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曾是林西县风沙肆虐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人们常受风沙侵害之苦。

  “平地沙吞墙,鸭子能上房。春种夏翻地,没钱又没粮。”20世纪40年代,这首民谣是土庙子村的真实写照。

  农业兴:与沙作斗争

  1969年,27岁的李占山任土庙子村支部书记。“那时候沙化严重,地里没收成,村民们只能靠救济生活。”李占山说。

  先治川、后治山、锁沙龙、造良田……为改善生存环境,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土庙子村人与沙化作斗争用了20年。

  “白天带领大家干活,晚上聚在一起畅想未来,那时候根本感觉不到累,浑身都是劲儿。”如今,年过八旬的李占山身体已大不如前,但是说到年轻时的经历,仍神采奕奕。

(资料图)图为如今土庙子村路两旁绿树成荫。赵妍供图

  经过几年努力,土庙子村山上、田边、沟岔满眼皆绿,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转变。

  此后,土庙子村依托土地多、水层浅、距县城近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圆葱、土豆、胡萝卜等特色种植业,村民亩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我们村有种植大田蔬菜的传统,依靠这项产业,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张海波依托村集体扶持,创办了胡萝卜初加工企业,打造了蔬菜加工生产线、蒸汽压片玉米饲料加工基地,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资料图)图为土庙子村的万亩大田。赵妍供图

  农民富:生活有奔头

  在造绿、护绿的征程中,村民们不单种植杨树,更发展特色果树种植,每到金秋时节,土庙村瓜果飘扬成为当地一景,这也让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

  2015年,土庙子村集体经济收入积累达到500多万元,村里收入最高的农户超百万元,20万元以上的户达81户,绝大多数的农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资料图)图为土庙子村胡萝卜丰收。张浩供图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到科技加持的“智慧农业”,土庙子村人用几十年的时间,让“黄土地上生绿金”。

  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科普示范村、内蒙古十星级文明村……一个个荣誉见证着土庙子村的美丽嬗变。

图为张显发(右一)带领村民进行参观学习。张浩供图

  “要想富口袋,必先富脑袋,自己家房前屋后都不打理,再致富也看不出咱们富,只有村里环境好了,村民思想上富了,咱们才能算真正的富。”张显发说。

  农村美:乡村要振兴

  2021年,土庙子村确定了业兴、村美、民富、人和的发展思路,打造“百花村”,调动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鼓励农户在自家院内外,栽植树苗和景观花卉,共建美丽家园。

  “我们自筹花籽,种植粉豆花、大熟季、百日菊、翠菊等十几种花卉,通过栽植鲜花,村里的卫生干净了,生态环境也好了。”村民王秀芝说。

(资料图)图为绿意盎然的土庙子村。张浩供图

  2022年,为进一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土庙子村委会利用集体经济出资,为全村农户补植鸡冠子花、喇叭花、万寿菊等花卉,实现房前屋后种花全覆盖。

  “村里还成立了积分制考评小组,根据考评细则,定期对每家每户的‘花草微景观’与‘院内微菜园’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增加或者扣除村民积分,一积分等于一元钱,获得积分的村民可以在村超市、药店、商店、诊所进行消费。”村民李勤说。

  通过盘活村内闲置零散土地,打造“花街美巷”“微菜园”,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土庙子村用“绣花功夫”点缀美丽乡村新画卷。2022年,土庙子村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村。

  如今,农民富、农业旺、农村美的新时代乡村美好图景正在土庙子村展现,小康梦想已然照进土庙子村人的现实生活。(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