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

发布时间:2024-11-01 22:16:28 来源: sp20241101

原标题: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

   【新闻发布厅】

   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24年从哪些方面重点推进稳就业?怎样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疾控体系建设有哪些新变化……在约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4位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解答了12位记者提出的问题。

   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主要负责人,回应民生热点,介绍惠民利民举措。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教育部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将如何发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去年底毛入学率超60%。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建成教育强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这也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从发现、选拔、培养和评价全过程来理解和推进。”怀进鹏说,在打牢基础方面,教育部门将在基础教育中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把科技工作者、科学家请进校园;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中,鼓励高校各展优势特色,围绕经济社会急需人才加强培养。

   怀进鹏表示,教育部门将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其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开始提供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上好学”的愿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怀进鹏说,这旨在让整个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他介绍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质量差距,进一步增加优质学位;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优质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怀进鹏说,今年在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方面,将选择一些应用急需、条件具备的地方来建设示范应用平台,同时向中西部、边远地区加大国家资源整合力度,从而更好因材施教,提高学校治理能力。

  五方面发力稳就业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就业牵动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今年人社部门将从哪些方面重点推进稳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今年就业市场开局良好,企业开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流动平稳有序,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我们对保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有信心、有底气。”王晓萍说。

   但她同时提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人社部门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重点从稳定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优化就业服务、保障重点群体五方面发力,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具体包括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王晓萍说,当前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

   据介绍,人社部门将在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培养方式、畅通发展通道、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社保卡问题,王晓萍表示,人社部门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实做细社保卡居民服务应用,推出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广泛的社保卡服务。

  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多措并举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

   如何找准城市更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用为城市“体检”打比方:要从住房到小区,从社区到城区,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

   “‘体检’找出来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倪虹表示,城市更新的目的,就是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城市里能够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

   他介绍,今年全国将再改造5万个城镇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社区;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管网,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点的整治。

   谈及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倪虹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并表示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指导各地编制好住房发展规划。

   倪虹说,一方面,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另一方面,要下力气建设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倪虹表示,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根据人口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保障需求,编制好、实施好住房发展规划,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要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倪虹介绍,目前,全国31个省份312个城市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报送“白名单”项目6000多个。其中,有82.8%是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项目。截至2月底,商业银行已经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

   倪虹表示,要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手抓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样化、多元化方式,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等住房问题。

  传染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监测预警更加灵敏、应急处置更加有效、技术手段更加先进、综合监督更加有力、科普宣教更加接地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用五个“更加”总结了国家疾控局成立以来在疾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不管哪个地方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支援。”王贺胜介绍,全国已建成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应急处置更加有效。

   据介绍,去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甘肃和青海承建的3支国家队立即赶到灾区,助力实现灾后无大疫。

   “我们还将新建5支国家队,并且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应对处置的能力和水平。”王贺胜说。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我国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提升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中国疟疾感染病例减少至零;结核病的发病率稳步下降,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的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在遏制重大传染病、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王贺胜说。

   “传染病流行没有国界,防范应对全球传染病大流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同行。”王贺胜表示,疾控部门将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吴雨、黄垚、冯家顺)

(责编:温璐、薄晨棣)